在新時代背景下,社區治理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何破冰前行,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提升社區服務效能,成為一項緊迫任務。今年以來,浙江余姚市陽明街道新城市社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努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不斷加大社區自我造血功能的探索力度,率先成立全市首家“強社公司”——余姚市姚享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推動社區經濟實現由“0”到“1”的突破。
強社公司收益用於社區文體活動團隊支持(社區知行合唱團)
應運而生,築牢基石
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與領導下,新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發起成立了余姚市首家強社公司。公司下設綜合管理部門、市場運營部門、財務管理部門等三大核心部門,並配備多名社區專(兼)職工作者。
前期,該強社公司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摸排出可供經營運作的資産資源達249246平方米,規劃運行項目11個,涵蓋五大類、15項具體服務內容,如在甬愛e家旁,配套設置了4組電動車智能換電櫃;對建築面積達24萬㎡的無物業管理的老小區,開展強社公司準物業管理等,旨在全方位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隨着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其經營及服務範圍已擴展到陽明西路沿線的龍泉、富巷、舜水、新城市等四個社區,輻射面積3.9平方公里、受益群眾超過5萬人。
強社公司收益用於社區“讀書節”活動
特色做法,創新驅動
街道高度重視,成立“強社惠民”工作指揮部,由街道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以加強項目的整體推進力度。公司堅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在重要崗位中中共黨員佔比達100%。不斷拓寬收益渠道,深入挖掘周邊閒置資産資源,通過黨建聯建,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空閒置用房、場地等進行排摸,目前已排摸出住建局、審計局、退役軍人事務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資源7100平方米,通過市場調研、業態規劃、招租招商等手段,實現資産保值增值。
在上級大力支持下,爭取到將國有單位的閒置資産交予街道管理運營,由姚享社區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引入文創、非遺餐飲、便民服務等多元業態,既滿足了居民生活需求,又增加了公司收入來源。
取得成效,示範引領
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和服務手段,姚享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實現了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從成立起初的4800元收益,短短6個月收益達到237萬元,實現純利潤101萬元,為社區的普惠性公益支出,特別是為即將建成的未來社區運營經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實際運作中,強社公司與特色文創企業合作,打造社區青創空間、共富工坊、24小時自習室等社區配套場景,將房産資源通過公開招租獲得租金收益,對停車場運維收益進行分成,來實現創收。與此同時,公司運營社會效益顯著。公司以開放空間建設為契機,配套未來社區創建,結合“一老一小”服務項目等,助力建設了小區自治站、文明特色樓道等載體,並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假日學校和老年社團、居家養老服務站等活動。
強社公司收益用來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眾益應急救援隊”災害救援項目
“未來,姚享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將繼續秉持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發展空間。”陽明街道相關負責人&&。
下一步,姚享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也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體驗,為社區治理和發展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