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下,江蘇常熟海虞鎮積極響應《常熟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部署推進産城融合示範帶建設。龍墩村、東涇村、府東村作為示範帶核心區域,聚焦“産、城、人”三大要素,通過産業協同、聯建共建、抱團發展等模式,走出了一條以産興城、以城促産、以人旺城的新路子。
黨建領航凝聚合力,産業協同提質增效
産城融合示範帶建設將基層黨建工作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産業協同合作,實現以産興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示範帶內三村聯動,積極探索村級抱團發展模式,着力整合集體經營性資産和建設用地,盤活閒置資源,推進房屋徵收搬遷工作,村級財力穩步提升;與周邊地區投資建設約8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為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作為第一産業,始終是鄉村振興最基礎的一環。示範帶建設緊抓農業生産,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實現裝備的現代化和農業生産的全程機械化。先進的農機倉庫、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以及高效的烘乾中心,共同構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完整鏈條,有力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和服務質量,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生態價值也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示範帶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載體的資源聯通作用,圍繞産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加速需求,積極引進高質量高層次項目。啟迪之星(常熟)加速器作為帶內的科技創新企業,自落地府東村朝陽工業坊以來,全力導入各類創新資源,目前已累計對接項目150余家,落地高科技企業22家,引進高層次人才14名,助力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 “雙向奔赴”。今年以來,示範帶積極推進科創載體建設,舉辦多場創業培訓、技術分享等活動,有效鏈結優質人才和創新資源。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服務功能一應俱全
産城融合示範帶以城市規劃建設帶動産業發展,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實現以城促産、以城聚人。示範帶依託中新海虞花園城項目,積極推進片區建設與發展。中新海虞花園城規劃總面積約1.66平方公里,聚力打造“一環、兩帶、四點、十二景”的公共景觀體系,推進城鄉公共空間改造升級,還綠於民、還空間於民。項目推進以來,魚尾獅綠地公園、濱水景觀綠化帶和健身步道等設施接續落地,原本因違建拆除而閒置的邊角用地搖身一變,成為了鄰居街坊茶余飯後散步的好去處。既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精細化利用,又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環境,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繁榮,示範帶內村民已率先享受到這一發展成果帶來的實惠與便利。
坐落於龍墩村的城市會客廳,通過多媒體互動、實物展示等多種手段展示了區域歷史沿革、文化底蘊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成為外界了解海虞鎮的重要窗口。城市會客廳的建成,不僅提升了示範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其展示推介、商務洽談等功能更為招商引資、項目對接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與宣傳&&,為區域性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示範帶還輻射周邊,配套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推動電子商務産業園、海虞新天地商業綜合體等成為消費、創業的熱土,用活全民健身體育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營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深耕細作基層治理,和美鄉村共築共享
産城融合示範帶聚焦基層治理,以人為關鍵要素帶動城鄉發展、完善城鄉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龍墩村強化村際合作機制,推進海棠聯盟單位合作共建,壯大“海棠先鋒”基層治理隊伍。深入關注各年齡段群眾需求,聯合海虞消防中隊、海虞衞生院、中新集團等開展支部聯建,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切實打通基層黨組織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發揮組織力量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東涇村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以“千村美居”建設為契機,持續推進環境整治行動,在保留村莊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現代型村莊。結合網格化管理,強化衞生巡查、河流清淤、垃圾分類等措施,村莊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府東村持續推進五治融合,向科技借力賦能基層網格治理,建強網格員隊伍。建設海虞鎮首個數字化集成指揮分中心,先後接入180多條視頻監控設備線路,實現全域布控監控網格,持續優化“生態府東”智慧管理系統。借助可視化數字座艙、高空鷹眼監控等現代化手段,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同時依託“海棠先鋒”紅色力量,開通上傳下達“直通車”,實現政策直達群眾、訴求直通部門。
海虞鎮相關負責人&&,産城融合示範帶的建設成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未來,海虞鎮將持續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以組織振興助力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