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出新天地,一座城市的産才融合新探索-新華網
2024 11/21 14:55:20
來源:新華網

幹出新天地,一座城市的産才融合新探索

字體:

“産”與“才”實現精準對接,是産才深度融合的關鍵。

近年來,蕭山進行了“構建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格局,打造産業轉型升級新範式”創新深化試點、“産業人才地圖”全省首個區縣建設試點等一系列探索,以期推動産業和人才實現“比翼齊飛”。這些先行先試的探索,為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架起橋梁,成為蕭山達成産才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所在。

蕭山美圖

破局突圍,打開發展天花板

人才是創新的引擎,産業是創新的基底,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關鍵要做好産才深度融合的大文章。近年來,蕭山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規劃1760畝土地,全區累計投入超170億元,先後引進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電杭州研究院、湘湖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進一步打通教育、人才和科技之間的壁壘,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的“星鏈”效應,致使教育資源、科研實力、人才集聚等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高能級科創&&“建起來”只是領跑的第一步,“用起來”從而支撐本地科技創新、賦能本地産業發展,更深度寫好“教科人”實質性貫通這篇文章,才是行穩致遠的“關鍵之舉”。

去年8月,浙江首批省級創新深化試點名單出爐。蕭山區關於“構建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格局,打造産業轉型升級新範式”的試點項目榜上有名。

入選試點之後,蕭山立下新目標——到2025年,區內科創&&招引碩博研究生規模達5000人左右,建成一支超千人的高水平複合型科研隊伍,其中35周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佔比超90%;布局建設國家、省重點實驗室10家以上,共建校(院)企聯合實驗室達到150家以上,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1%;新興産業形成集群優勢,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8%,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3000家。

發揮高能級科創&&優勢,結合工業大區的産業特色,蕭山不斷深化科教融合人才聯合培養,推進産業與人才深度耦合,繼續開始了一場大展身手的探索。

西電杭研院

機制創新,産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

近些年,蕭山區大力推進人才強區,引進了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電杭州研究院、浙大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巴頓焊接技術高等研究院、湘湖高新技術應用研究院、湘湖實驗室七大新型研發機構,“領航”蕭山創新發展。

借助重量級科研機構做好人才引育、擴大各類人才的“進口”之餘,蕭山還着重加強政策引導及體制機制的創新,促進&&與企業之間的融匯,擴大其“出口”,讓人才與産業同頻共振。

西電杭州研究院在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引入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共同指導的模式,校企聯合製定培養計劃,推出個性化案例課程、實踐課程等校企聯合“金課”,確保學生能夠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無縫銜接。此外,研究院和企業還開展定制化聯合培養和“訂單式”實習實訓,以科帶教、以産促教,從而培養既具理論視野、又具産業技術實踐經驗的産業創新人才。

“‘雙導師+訂單式’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提高了新型産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不僅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還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産業技術,更好地適應産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讓企業提前了解和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解決了企業招引人才難的問題。”蕭山區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説。

體制機制創新的效果顯現在了實實在在的數據之中。西電杭研院首屆畢業生中,浙江籍生源僅佔3.9%,但學生留杭就業率達到了25.67%,留浙率為28.74%。讓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感到欣喜的是,與西電杭研院聯合培養的12名研究生中,畢業的3名學生均留在了企業發展。

此外,共建聯合實驗室也是蕭山區發揮人才效能推動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法寶之一。該舉措指的是區內科創&&與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科創&&負責引進高端研發人才為企業所用,企業負責提出研發需求、開放應用場景,雙方共同推動研發成果應用落地,從而讓企業快速形成數字化改造和新技術新産品研發能力。

這種跨領域、跨行業的合作模式,不僅解決了企業面臨的人才、技術和創新等問題,還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産業升級。聯合實驗室推行以來,蕭山區科創&&累計與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120余家,招引各類人才5000餘人,撬動企業研發資金投入超15億元。

7b9f5c083132039aa1661ae86d33028

一份地圖,讓人才與産業“共舞”

近幾日,白墻黛瓦的烏鎮光彩煥發,和世界再赴一場“金秋之約”。1119日,蕭山區“産業人才地圖”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這個賦能科技人才挖掘、招引和産業服務的可視化數智&&在現場得到了諸多關注。

以傳統經濟起家的蕭山,在時代浪潮下,錨定纖維新材料、智能汽車兩大優勢産業集群,聚焦智能物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三大新興産業集群,着眼綠色能源、綠色建築、未來網絡等未來産業,正以鏈式集群精準打造“2+3+X”先進製造業體系。

産才融合發展亦是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必由之路。今年3月,蕭山區經信局協同蕭山區委人才辦,聯合北大信研院開發蕭山區“産業人才地圖”,圍繞“2+3+X”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以技術圖譜為核心,串聯起人才庫、企業庫、知識庫,實現三者之間的精準匹配和多向鏈結。

這份“地圖”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僅可以呈現人才畫像、企業畫像和技術圖譜,還能清晰展現産才布局情況、關鍵技術分析、全球人才分佈等産才要素信息,讓産才工作變得直觀易懂。

在人才招引上,相對於以往費時費力的撒網式排摸,有了“産業人才地圖”後,可以實時感知相關領域技術發展動態,形成技術因子圖譜,從而快速精準地從全球範圍內匹配關鍵人才,再根據人才的國籍、來蕭可能性、與蕭山區産業的匹配度等條件進行排序和推薦,獲取人才相關信息。借助“産業人才地圖”,還可以對盯引人才的科研軌跡與科研成果分析,繪製人才關係網絡,以便於從人才網絡圖譜中挖掘合適的中間人,從而實現靶向招引,降低交流成本,提升招引成功率。

得益於“産業人才地圖”,越來越多的産業和人才在蕭山被打通“任督二脈”,形成了“人才+企業”“企業+技術”“技術+人才”的生態圈循環,呈現出各類産才融合的新場景。今年7月,浙江省經信廳還正式發文同意了蕭山建設“産業人才地圖”區縣試點,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區縣試點。

未來,“産業人才地圖”將面向政府側、産業側、人才側開發三大服務端口,構建更為豐富的應用矩陣,實現産才大數據的充分利用,進一步提升人才首位度、激發創新活力值。

眼下,蕭山這座城市,已經將與人才共榮共生融入了高質量發展血脈。全新的化學反應,正迅速地催化着蕭山的明天。(王超)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