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9月28日電(記者俞菀、黃筱)綠色長條型旋轉濾網前,一排工人正從窗口伸手進去掏海蜇,裝滿海蜇的袋子堆成一座“小山”。誰也沒想到,華東地區最大的燃煤發電廠,最近卻被一種“小東西”攪和得壓力山大。
近期,浙江部分海域出現海蜇的爆發式繁殖。“絲滑”的海蜇們隨着海水進入浙能嘉興發電廠的取水通道,附着在過濾海水的旋轉濾網上。為了保證發電機組正常運行,工人們不得不24小時輪班值守,徒手“抓海蜇”。

浙能嘉興發電廠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錢塘江北岸的六里灣,1994年10月正式建廠,是華東區域最大的燃煤發電廠,最高日發電1.1-1.2億度。9月18日至今,由於海蜇引起的機器故障搶修次數已有100余次,海蜇清理總量約150噸。
“海水是發電機組的冷卻介質,旋轉濾網相當於循環水的第一道過濾。相對乾淨的海水通過循環水泵抽到主廠房,對汽輪機低壓缸排汽進行冷卻。而旋轉濾網故障,會造成相應的這一台泵的循環水中斷。”浙能嘉興發電廠維護部副主任習超説,“旋轉濾網頻繁出現故障,對發電廠的發電能力帶來影響。”
“一個午班加晚班,大家抓到了600多袋海蜇,重量超過了10噸。”電廠維護部專工孫春偉告訴記者,進入旋轉濾網的海蜇大的能有2斤重,抓摘手法也需講究,力氣大了海蜇碎掉就更不好清理。
接到電廠信息報送後,平湖市及時在附近海域安排了5條漁船,約50條網具進行海蜇捕撈作業。“5條船每天大概能捕撈25噸左右的海蜇。”參與捕撈的當地漁民湯量説。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海蜇呢?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專家認為,近年來,由於增殖放流、海洋環境持續改善、天氣等各方面因素,海蜇迎來爆發式繁殖。
上述專家分析,今年夏天,浙江海域的海水前後溫差大,降雨及新安江泄洪等稀釋了海水鹽度,客觀上利於海蜇的生長髮育。加上浙江近年來不斷增殖放流各類漁業生物,其中包括大量海蜇幼苗。隨着生態環境改善,海蜇的附着基增加、餌料更豐沛,海蜇幼苗放流的存活率顯著增長。
27日,平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委託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開展局地性生物爆發應急監測,並&&第三方單位在相關水域開展拉網攔截,防止海蜇進一步被海水衝往發電廠。平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通過進一步研究本次海蜇爆發的成因,將適時調整來年增殖放流品種等相關舉措。
截至記者發稿,東海環境監測中心採集數據反饋,電廠附近海域海蜇數量正在減少。電廠相關負責人也&&,將持續發力、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海蜇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