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綠”非洲——中非商路融入東方茶文化-新華網
2024 09/03 09:07:15
來源:新華網

尋“綠”非洲——中非商路融入東方茶文化

字體:

  新華社合肥9月2日電(記者馬欣然、汪海月、白斌)雨季裏的尼日利亞卡諾州,潮濕悶熱並未消退54歲的哈魯納的工作熱情。作為黃山市金昱茗食品有限公司的海外倉經理,他正與其他4名當地僱員一道,忙着為海運卸載的180噸“弓箭牌”中國茶分批包裝,銷往非洲各國。

  安徽黃山是中國綠茶的主産地之一。2008年以來,金昱茗茶葉出口到加納、塞內加爾、摩洛哥等近10個非洲國家,每年出口量約8000噸。

  4月27日,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90後”新農人項凡運用無人機幫助茶農在山區間運送農具、茶葉等貨物。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哈魯納説,中國茶風靡非洲,稱得上家喻戶曉。

  起源於中國的“東方樹葉”——茶葉,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更成為諸多非洲人在高溫乾旱條件下解渴去火的每日必備。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為36.75萬噸,出口額17.39億美元;中國茶葉出口量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有7個是非洲國家。

  中國與非洲雖相距遙遠,但哈魯納堅信:“世界上和中國文化最相似的就是非洲文化,兩個大陸歷史上就已因商路相連,又借文脈走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與非洲對發展的共同渴求以及它們各自的發展階段、稟賦決定了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中國茶葉出海潮起,正是中非商貿互利合作的生動例證。

  千年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曾將對外開放的貿易大港廣州與東南亞、中東,乃至非洲相連,中國茶葉飄香非洲的故事由此開幕。

  而今由一片片“東方樹葉”連接起來的“世紀經貿動脈”在新時代中煥新。越來越多的中國茶企熱衷深耕非洲市場,為當地民眾量身定制茶葉。

  在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的展廳裏,近50種出口茶葉産品將貨架擠得滿滿當當。“我們會針對非洲各國飲用習慣、口味等,開發不同産品。”該公司出口業務負責人程海霞以西非地區為例説,當地人習慣用小壺煮茶,公司研發的25克小盒裝適宜單次取用,一經推出就佔據了公司出口業務的90%。

  “非洲多數國家不産茶,為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中國企業一系列新舉措對於激活當地市場、帶動就業而言,是一大利好。”她説。

  從2020年的1000多萬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預計6500萬美元,這家公司對非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近60%。然而程海霞的信心遠不止於此,“考慮到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均衡,我們計劃進一步擴大馬裏辦事處的規模,將在非銷售的茶葉價格再降一點”。

  在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吳偉偉看來,中非茶葉合作不僅是有前景的經濟事件,更是“有溫度的文化故事”。

  2023年12月20日,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中國松蘿茶文化博覽園拍攝的從“哥德堡號”打撈出的松蘿茶。新華社發(巴建軍 攝)

  多次前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參加茶葉展會的他説,當地人最常説的一句話是“中國人是真真正正地帶着誠意而來的”。

  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是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我和非洲人交談時,他們聽到我來自中國,經常會把話題從茶葉引向當地生活,例如中國援助非洲的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興建的商業綜合體等。”吳偉偉説。

  近年來,在貿易促進、投資驅動、減貧惠農等工程帶動下,中非經貿合作穩步發展。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中國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成為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過去3年,中國企業為非洲創造超過110萬個就業崗位。

  中非合作正為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福祉,也為更多非洲青年提供了放飛夢想的舞&。

  28歲的加納新聞學院學生馬哈茂德在“中非上揚的合作線”中找到了自己的愛好與夢想——學習“茶禮”,並期待能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茶葉店。

  從小喜愛中國電影的他,對於中國茶並不陌生。“小時候,我夢想著能夠嘗一口大銀幕裏濃郁芬芳的中國茶湯,如今這已是我和朋友們的生活日常。”馬哈茂德説。

  “茶葉就像紐帶,隨着加中交流頻繁,當地人慢慢接受了飲茶方式,了解並喜歡上中國茶文化。”他説。

  “一片茶葉,讓非洲人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繼而是熱愛,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習慣與認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旅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紀苗説,東西南北彼此的異同,在這碗中國茶裏,真正地相知相融。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