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
黃鱔
羊肉湯
……
清涼甜糯、熱辣鮮香
舌尖上的百轉千回
亦是人間的萬千滋味
“薰風慍解引新涼
小暑神清夏日長”
烈日炎炎,薰風熱浪
微風裹挾着夏日的熱情
奏響了名為炎熱的主旋律
小暑
帶着活力與熱忱
拉開了季夏時節的帷幕
這是個濕熱的節氣
在難耐的暑熱之中
清涼之味顯得格外珍貴
7月一到
早一批的鮮藕就要成熟上市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
“六、七月採嫩者,生食脆美”
潔白瑩潤、爽口清甜
如同一捧白盈盈的雪團
一口下去
齒頰間留下清涼
令人暑熱全消
藕的脆嫩鮮美
順着咬下它時
溢出的第一口汁液
流入了文人墨客的筆中
“美食家”蘇軾對其唸唸不忘
“但絲莼玉藕,珠粳錦鯉
相留戀,又經歲”
楊萬里也在《小集食藕極嫩》讚道
“比雪猶松在,無絲可得飄
輕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銷”
甘甜脆爽的藕片
如雪般剔透
細膩無渣、入口即化
不同於品嘗鮮藕的本味
喜好甜口的南方人
將對糖的嗜愛
傾注在多種食材上
元朝畫家倪瓚
在《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記載
“用絕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許
灌藕內,從大頭灌入
用油紙包紮煮
藕熟,切片,熱啖之”
這便是糖藕的雛形
桂花糖藕
更是將糖藕的美味發揮到極致
晶瑩的糖汁,金桂的香氣
糯米與藕
兩種柔軟的糯甜碰撞在一起
輕輕咬一口
就墜入了江南的無限旖旎中
小暑
也是個可愛的節氣
這灼熱的暑氣並非一無是處
“雪藕冰桃情自適
無煩珍重碧筒嘗”
夏日的瓜果
具有獨屬於這個時節鮮果
特殊的味道
盛着誘人的香甜和飽滿的汁液
是暑氣留給人們的一絲
撫慰與饋贈
俗話説得好
“小暑吃三寶,入伏沒煩惱”
一些地方有吃三寶的習慣
黃鱔、蜜汁藕、綠豆芽
既是圖個消暑開胃
又是吃個時令新鮮
“小暑黃鱔賽人參”
説的便是黃鱔
“冬吃一支參,夏吃一條鱔”
黃鱔冬蟄夏出
經過兩個季節的滋養
體內積蓄了大量脂肪
小暑前後
正是最為肥美鮮嫩、營養豐富之時
夾起一塊黃鱔
皮彈肉嫩、軟滑細膩
筷尖微微用力
便能陷進多汁的肉質之中
舌尖一轉
魚肉便悉數化開
鮮香滋味混合着油潤的口感
瞬間在口中迸發
如今
全國各地更是結合地方特色
將獨特見解融入黃鱔料理
廣州“啫啫黃鱔煲”、荊州“皮條鱔魚”
湖州“爛糊鱔絲”、上海“響油鱔絲”
……
鹹甜麻辣
將鮮美發揮到極致
一道鱔魚,百種滋味
既是融合
也是傳承
小暑還是個愉悅的節氣
這個時節萬物蓬勃
民間亦有“食新”的習俗
所謂“新”
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
製成各種麵食
分享給親朋好友來吃
同時也將這些新貨備一份祭祀祖先
以此祈求風調雨順
新鮮,是辛勤換來的
農家人收穫的喜悅
全在這碗香甜的飯裏了
在魯南和蘇北地區
人們習慣在小暑“吃暑羊”
此時
羊肉細膩鮮嫩、口感醇厚
民間相傳
“彭城伏羊一碗湯
不用神醫開藥方”
伏天吃羊肉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
一碗鹹鮮美味的羊肉湯下肚
從口腔到腹內都熱了起來
香氣蔓延全身
直教人欲罷不能
小暑
更是個浪漫的節氣
金代的龐鑄在《喜夏》一詩中寫到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怡然自得,好不瀟灑
蟲聲機杼,流螢飛舞
燥熱在一陣陣清香中撫平
又在一波波熱浪中甦醒
“竹風荷雨來消暑
玉李冰瓜可療饑”
不妨約上三五好友
閒坐竹林風
靜聽荷間雨
品玉李冰瓜
聊細碎瑣事
盛夏的幸福,也可以很簡單
這就是小暑
暑中有考驗
熱裏有清涼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靜下心來
自有一番悅耳的旋律
動人的風光
溫風裏,濃情起
在這個暑意漸盛的節氣裏
寶藏青年願您
不疾不徐,悠然清涼!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綜合
策劃:劉洪
監製:牟彥秋 梁甜甜
監審:趙曉燕
統籌:董靜雪
編輯:李桐 楊琦
校對:劉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