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4月7日電(湯陽 鐘紅霞 劉亞萍)地區生産總值1401億元、同比增長5.9%,經濟總量連續3年跨越百億元&階,全國百強區名次進至第14位……2023年,合肥市蜀山區用這樣的成績單交出了一張實力躍升的發展答卷。
近年來,蜀山區着力促進科創産業深度融合,科大硅谷、中國環境谷雙“谷”聯動格局基本形成,戰新産業蓬勃發展,科創企業集聚涌現,科技創新指數穩居安徽省城區首位,在全省創新版圖中佔據重要一席。
魅力蜀山。(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科大硅谷”“新”潮澎湃
擁有高等院校29所、科研院所162個、研發&&178個,匯聚超10萬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學生……合肥市蜀山區以“全域科創”建設為抓手,聚集高端人才,推進“科大硅谷”“中國環境谷”雙“谷”聯動,以創新鏈匯聚産業鏈,跑出“科創+産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科大硅谷蜀山園硅谷大廈。(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始終堅持科創立區,持續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實現‘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産業鏈’。”蜀山區有關負責人&&。
位於“科大硅谷”的安徽科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材料、新器件及整機系統研發、生産和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批賦權試點持股企業,該公司自2022年10月入駐“科大硅谷”後,依託&&創新資源與政策支持,已研製出數十種氣凝膠系列産品並成功推向市場。
“蜀山區為我們提供了包括場地、資金在內的多方面扶持,尤其是為企業産品開放了應用場景。”安徽科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尚權説。
安徽科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做氣凝膠産品實驗。(受訪企業供圖)
據統計,僅2023年,蜀山區就與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為代表的高校院所對接合作,就地轉化科技成果397項,新成立企業36戶。
“中國環境谷”“新”欣向榮
依託産業集群推動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中國環境谷正成為全國知名的節能環保技術策源地和遠近聞名的“環境醫院”。谷內聚集企業自主研發的一項項專利技術、一套套高精尖設備,能為環境“體檢”,並制定“診療方案”。這些節能、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固廢處理等環境領域的科技成果,以及典型的環境治理技術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環境谷。(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安徽環保産業集群的先進樣板、合肥市節能環保産業的主戰場,“中國環境谷”依託節能環保産業集群,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優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帶動産業轉型升級,把“鋪天蓋地”的種子企業培育為“頂天立地”的經濟支柱,走深走實建設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節能環保産業體系之路。
目前,“中國環境谷”已集聚以陽光電源(零碳基地)、泰禾卓海、藍盾光電等為代表的環境領域重點企業400余家。2023年,中國環境谷營收突破450億元,擁有30多個國家和省級環境領域科研&&,發展成為從環保技術研發到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産到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的全産業鏈發展體系。
“去年以來,‘中國環境谷’先後開展了‘巢湖綜合治理’‘含氟廢水治理’‘餐飲油煙治理’等各類場景對接會數十場次,向外推送環境谷集群的優秀技術、産品和方案供給,打造‘中國環境谷’品牌影響力。”蜀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説。
“全域科創”推陳出“新”
從2019年首次進入千億城區,到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400億元大關,以全省第一名次上榜“2023賽迪百強區”榜單,蜀山區始終保持穩健增長的蓬勃態勢。
為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蜀山區堅持不懈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堅持科創即産業,重點圍繞“2+3+N”産業布局開展攻堅行動,打造全市生産性服務業和全省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産業高地,做大做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人工智能和軟體信息、創意文化三大特色産業,加快布局未來産業。
構建“投促中心+招商公司+項目推進辦”三位一體的招商體系,瞄準省市重大産業布局,精準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的優質資源。注重涵養創新企業叢林,推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大力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完善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龍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主幹、創新型中小企業為根基的企業生態格局。
做好“四個賦能”文章,即人才賦能、金融賦能、場景賦能和服務賦能,推動科研成果區內轉化、孵化、産業化,營造利於新質生産力釋放的一流創新環境,讓蜀山不僅成為科技成果的萌發地,更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首選地。
“‘全域科創2.0’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更加緊密融入科大硅谷整體格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統籌好各方主體,打造‘全域科創’新生態。”蜀山區主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