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重慶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第2&發電機組投産發電;
11月5日,位於重慶市潼南區的雙江航電樞紐一期工程正式下閘蓄水,標誌着樞紐大壩已具備攔蓄條件,為首&機組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進入四季度,由重慶航運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高速航發集團”承擔建設的以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涪江雙江航電樞紐、烏江白馬航電樞紐、萬州新田港二期為代表的川渝共建重大水運項目建設接連更新“進度條”,加速地區進一步完善水路運輸網。
川渝兩地水系相通,有長江、嘉陵江、渠江和涪江4條省際航道相連。“今年前三季度,我們水運建設投資持續發力,累計完成投資18.92億元,佔全市水運總投資的70%,助力川渝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慶高速航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勁松&&。
“咽喉工程”助嘉陵江“全江暢行”
4月29日,嘉陵江利澤樞紐船閘工程正式通航,首&機組開始發電。自此,嘉陵江從四川廣元到重慶的16座梯級船閘實現全江聯通。經這條“水上高速路”,500噸級船舶和1000噸級船隊,從四川廣元港啟航可一路暢行至重慶港,實現“通江達海”。
自古以來,嘉陵江就是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擔負着陜、甘物資南運和四川物資東運出川的重任。
然而,嘉陵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灘險礁石多,航行條件已遠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航運需求。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後,嘉陵江四川省境內段陸續建成15個樞紐,渠化航道500多公里。
“位於重慶合川境內的利澤樞紐,是實現嘉陵江全江渠化的咽喉工程,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重慶高速航發集團利澤公司總經理馬明生介紹,從前,重慶利澤至四川桐子壕航道每年6月至9月豐水期可通行500噸級船隻;10月至次年5月枯水期時,水位下降,500噸級的船隻就不能通行了。
為破解行船難問題,川渝兩省市決定共同建設利澤樞紐。2008年4月,川渝四家企業共同組建了利澤公司,其中重慶高速航發集團持股52%。
2019年7月,利澤樞紐正式開工建設船閘等一期工程;2021年9月,開工建設電站廠房等二期工程。
經過5年建設,利澤樞紐現已實現船閘正式通航和兩台機組發電。
按照計劃,利澤樞紐近期還將完成3、4號發電機組安裝調試工作,整個主體工程將在明年一季度完工。
嘉陵江流域內石油、煤炭、鐵礦等適水貨物資源豐富,還可輻射廣大西北腹地,航運需求旺盛。“利澤樞紐工程全面建成後,可渠化嘉陵江航道29.7公里,更好實現嘉陵江與長江黃金水道干支聯動,進一步提升對時效不敏感的大宗貨物運輸吸引力。”馬明生&&。
“雙江”連“雙城” 涪江復航加速跑
在重慶潼南涪江之上,一座偌大的航電樞紐橫江而立,廠房、船閘、泄水衝沙閘等主要建築物已全部建設完成。
“雙江樞紐工程全面建成後,涪江水位將提高2米。”重慶高速航發集團雙江公司總經理王金龍指着正在建設的雙江樞紐説。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流經四川綿陽、遂寧與重慶潼南、銅梁等多個市、區,沿線區域經濟繁榮、人口密集。然而,受限於狹窄的航道和較淺的水位,涪江長期以來都未能充分發揮其潛能,大部分航道停航已久。
位於重慶潼南的雙江航電樞紐工程,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首批重大項目之一、也是涪江復航重慶境內最後一個梯級開發項目,以航運為主,兼有生態修復、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效益。
涪江渠化工程在重慶境內規劃了5個梯級,其中,潼南、富金壩、安居和渭沱4個梯級都已建成投運。這意味着,雙江樞紐的建設進度,直接關係到涪江在重慶境內復航的時間表。
“雙江樞紐項目是在川渝聯動、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實施的。”王金龍説,“四川綿陽、遂寧期待我們能加速建成樞紐,讓四川的貨物能從涪江直接進入嘉陵江,融入長江黃金水道,降低運輸成本。”
全力以赴搶進度。眼下,雙江樞紐已轉入金屬結構、發電機組安裝和裝飾裝修為主階段,按照計劃,力爭今年底前完成首&機組發電、2025年全面建成投用。屆時,將渠化涪江航道25公里,顯著提升嘉陵江干支通達能力,推動川渝地區水運交通互聯互通。
2025年重慶三級及以上航道將達1200公里
“現在一路暢通,無需等待過閘,太方便快捷了!” 四川廣元港興川江20號船長萬有金感嘆,利澤樞紐通航後,船舶從廣元港下行至重慶的航行時間從平均15天縮短到7天,全線過閘時間壓縮了三分之一。
嘉陵江航道從廣元港到重慶港全長680公里,需通過16座梯級通航建築物。過去,各通航建築物均由各梯級航電企業自行運營,缺乏統一協調,船舶每次過閘都需要單獨申報,導致待閘時間長、過閘效率低。
2021年,在重慶高速航發集團的推動下,川渝兩省市交通部門通過多次調研,建立起嘉陵江通航建築物聯合調度常態化機制,實現“一次申報、全線通過”。
據統計,重慶高速航發集團建成和在建的航電樞紐共有8個。航電項目“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的同時,航道和港口建設也持續發力。近年來,通過開展長江重慶段12條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500余公里的重慶航道得到改善與升級;建成萬州新田港一期作業區、主城巴南佛耳岩港、涪陵龍頭港等9個港口碼頭。
新田港可泊萬噸巨輪,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點工程,一期5個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已全部建成投用。前不久,二期4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也完成了主體工程,投用後,新田港每年將新增年貨物吞吐能力1477萬噸。
2022年底,一條約16公里的鐵路線,將新田港與宜萬鐵路連接起來,新田港成為重慶鐵公水聯運的樞紐型港口之一。重慶高速航發集團川渝公司副總經理陶野説:“我們利用新田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目前已經和川、陜、黔、湘、鄂、蘇、浙等地的30多家港口、航運、物流企業開展了合作。”
今年4月,新田港聯合寧波舟山港開通了長江上游首條江海直達航線;今年7月,新田港正式成為水運開放口岸,助力重慶加速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十四五’期間,集團將完成投資約110億元,到2025年,全市三級及以上航道將達1200公里,進一步推動長江上游航運通道擴能、升級、提速,助力川渝地區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廖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