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山豬“搶救記”-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08 13:42:16
來源:新華網

羅盤山豬“搶救記”

字體:

  

  新華網重慶11月8日電(邵以南)前不久,三頭克隆羅盤山母豬仔抵達重慶市畜牧科學院九峰山科研基地,它們將為瀕危地方豬種的搶救性保護和復原提供新的科學依據和實踐方向。

  羅盤山豬俗名毫桿豬,因産自重慶潼南境內羅盤山一帶而得名,具有繁殖能力強、母性好、抗逆性強、肌肉品質優良等特性。2021年,羅盤山豬作為湖川山地豬的一個類群,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在第三次全國畜禽資源普查中,羅盤山豬的存續狀況不太樂觀:全群僅100多頭母豬、3頭公豬,且3頭公豬屬於同一個家係,這意味着羅盤山豬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

  為了搶救羅盤山豬,科學家運用傳統育種理論對羅盤山豬展開搶救性復原:通過級進回交創制新血緣的方法擴增羅盤山豬家系數量。

  普查中發現的幾頭獨立於其他家係的羅盤山母豬,是實現這一思路的關鍵。理論上,借助跟羅盤山豬體型、外貌相似的公豬與這幾頭母豬回交4代以後,就可以創制出新的血緣。然而,回交工作預計會持續2—3年,接受回交的母豬年齡較大、健康狀況也不樂觀,隨時都有死亡的風險。於是,引入克隆手段就成為增加“保險系數”的嘗試性選項。如果一切順利,明年年底前有望能得到一個新的羅盤山豬家係。

  在精心呵護三頭克隆母豬仔長大、受孕的同時,科學家也特別注重收集、保存羅盤山豬的遺傳資源,隨着技術的發展,這些材料未來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品種資源自主可控,對養豬業發展至關重要。農業農村部“十四五”時期提出:生豬種業要加強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利用,持續開展地方品種搶救性保護行動,降低資源滅失風險,加快構建地方豬遺傳資源DNA特徵庫;到2035年,生豬的核心種源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以地方豬遺傳資源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種能充分滿足多元化市場消費需求。

  據了解,為了保護地方豬遺傳資源,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冷凍保存庫,對精液、卵母細胞、組織、胚胎等進行了冷凍保存。通過率先打造地方豬“基因庫+保護區+保種場”三級協同保護體系,該院目前建成了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冷凍保存庫,和國內地方豬品種最多的遺傳資源活體保存庫,搶救性保護了15個地方豬種的遺傳材料7萬餘份。

【糾錯】 【責任編輯: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