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趙宇飛
中秋假期,陪外地朋友們到重慶合川釣魚城游玩的李波發現,釣魚城“變”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李波多年來陪家人、朋友、客戶到訪釣魚城10余次,但這次中秋之旅讓他眼前一亮。
“以前只是邊參觀邊聽講解,最後在古城門合個影。”李波説,這次大家不僅認真聆聽了講解,還在打卡點與“南宋居民”穿越合影,參與了投壺、蹴鞠等宋朝人的游樂活動,在新開業的茶館休閒娛樂,在宋元集市感受了宋代風土人情。
地處重慶合川區嘉陵江畔的釣魚城,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之一,同時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殊榮。宋元戰爭期間,南宋合州軍民在此與蒙(元)鐵騎對抗,歷經大小戰鬥200多場,創造了守城36年的奇蹟。
中秋假期,游客正在合川釣魚城內游覽。劉亞春攝
但長期以來,文化底蘊深厚的釣魚城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以前,景區業態比較單一,以專業性較強的講解為主,對於對歷史不太了解的游客,特別是青少年游客吸引力不足。
改變,發生在兩年前。2023年起,合川區圍繞釣魚城構建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和現代文旅産業體系,釣魚城“活”起來了。
文化價值的闡釋研究是基礎。合川區正在開展《釣魚城遺址價值的多維闡釋及其應用研究》等課題研究,系統梳理釣魚城歷史文化脈絡,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闡釋釣魚城歷史文化、世界意義等。
“我們在確保歷史文化遺存完整性與文化闡釋真實性基礎上,開發出一系列新線路、新産品、新玩法,讓游客有看頭、有逛頭。”合川釣魚城文旅公司副總經理夏楊説。
如今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釣魚城內游人如織,游客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以不同形式感受釣魚城厚重的人文底蘊。
好動的,可以參與蹴鞠、射箭、投壺,體驗古人的娛樂消遣;好靜的,可以到“山下茶空間”“合院民宿”休閒放鬆;愛玩的,可以參與釣魚城主題的劇本殺、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潮流玩法;愛學的,可以參與考古游、研學游、親子游;愛美的,可以去魚城小集打卡、參加漢服旅拍……
合川區還推出釣魚城主題短劇、精品視頻、演藝小品,開發釣魚城“城城系列”文創産品和旅游商品,打造釣魚城藝術村,創作釣魚城主題的書法、繪畫、雕漆等藝術作品和非遺産品300余件……
釣魚城文化也與“行走的思政課”相結合。日前,一堂以“攻堅克難勇於擔當”為主題的思政課在釣魚城開展。參加活動的合川東渡小學同學們,換裝化身釣魚城“小英雄”,學習“沙場點兵”武術操,又通過歷史課堂了解釣魚城的歷史脈絡,通過文物考古體驗,學習釣魚城文物和古建築相關知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歷史責任感。
合川區努力推動思政課堂變“枯燥生硬”為“生動有趣”,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制定相應參觀路線和教學內容。小學團隊側重歷史故事及互動體驗,增強趣味性;中學生團隊加強歷史分析與愛國主義精神培育;高校團隊注重提升學生思想深度與社會責任感。
“現在真的不一樣了。”李波説,游客們看到的是一座立體、多元、生動的釣魚城,不同文化程度、專業背景、年齡層次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合川區文化旅游委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釣魚城景區接待游客65.85萬人次,同比增長43.49%。
未來,釣魚城將持續煥發出新的活力。
目前,釣魚城數字展廳和陳列中心正在建設中,屆時游客可以借助數字投影、全息虛擬等新技術,感受釣魚城保衛戰的壯懷激烈。同時,合川正根據不同游客群體分類編撰講解詞,培育引進專業講解人才,對接網劇、電影劇組到釣魚城拍攝影視作品,創作更多釣魚城主題文藝作品等。
“推動釣魚城活化利用,是合川踐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行動。”合川區文化旅游委主任謝瑜説,合川將繼續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並重,深化文旅體商融合、帶動全産業鏈發展,進一步延展釣魚城歷史人文底蘊、內涵及外延,不斷提升釣魚城人文震撼力、遺址縱深感和市場活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