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學英語……孩子耍手機刷卡充值上萬元 這個“鍋”誰來背?-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09/09 07:54:23
來源:重慶日報

玩游戲、學英語……孩子耍手機刷卡充值上萬元 這個“鍋”誰來背?

字體:

  暑期熊孩子闖禍的事還真不少,近期,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梳理了“人民來信”融媒交互應用&&近期收到的家長投訴,發現孩子亂玩手機亂充值,由此給家長帶來損失的事還不少。

  看到賬單 家長懵了

  “不是這次給朋友隨禮,我都不曉得微信錢包裏少了這麼多錢!”近日,吉林陳女士就向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反映稱,自家10歲兒子,在其不知情情況下,向微信小程序游戲充值超過15000元。

  陳女士的兒子小勇(化名)是一名小學生。暑期,陳女士多次帶着兒子走親訪友,為防止兒子調皮亂跑,她拿出手機,讓孩子在一旁安靜玩游戲。

  7月7日,陳女士去參加朋友宴席,準備隨禮時發現微信錢包竟顯示餘額不足。查詢賬戶明細才發現,7月1日至7月7日,賬戶以微信支付的方式,連續上百次向一游戲公司充值消費,總金額超過15000元。其中最高一筆超過600元。

  看到賬單,陳女士懵了,這才想起手機解鎖密碼和微信支付密碼是相同的。

  回到家,小勇向父母交代,他玩的是一款名為“三國吧兄弟”的微信小程序游戲,界面多次跳出輸入密碼,他以為是手機解鎖密碼,便輸了進去……

  兒子只有10歲,是未成年人。發現情況後,陳女士通過游戲界面查到,該游戲賬號主體為重慶煌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她試着&&游戲客服,卻只得到系統自動回復。接着,她又通過微信頁面,提交未成年人消費退款申請,被駁回。

  無獨有偶,張先生不滿8歲的兒子暑期玩手機時也遭遇了陷阱。不過,這是一款名為“ABC Reading”的免費學英語App。

  “孩子先在App看視頻學英語,很快,視頻彈出購買頁面,孩子試了幾次後,成功破解了我設置的支付密碼,扣款898元。”扣款後,張先生趕緊跟商家客服&&。客服稱,這是數字化虛擬內容,購買成功不支持退款,考慮到用戶售後體驗,才申請退款,但需扣除一個月的費用96元,退還802元。

  “孩子不滿8歲,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怎麼不能全額退款?”張先生&&,該款App打着“暑假免費學”的旗號,吸引孩子們點擊進入,卻又彈出頁面讓付費。他已向商家所屬的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投訴。

  記者調查 陷阱多多

  記者對兩起投訴都進行了調查。

  接到陳女士投訴,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進入“三國吧兄弟”,建立游戲賬號時發現,該游戲並未要求玩家輸入身份證號和姓名等信息,便可創建角色開啟游戲。

  並且,游戲中會自動跳出充值提示,點擊後進入付款頁面,輸入支付密碼即可完成充值。

  在游戲界面,記者嘗試在線&&客服,對話框均為系統自動回復。記者又通過愛企查了解到,重慶煌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被標識為:經營異常,且預留電話為空號。

  記者向該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反映。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經現場核查,重慶煌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違反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和《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已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實施信用懲戒。至於家長遭受的損失,他們也無能為力。

  記者體驗免費學英語App發現,正如張先生所説,觀看一小會兒,就會彈出“暑假免費學”頁面,點擊“立即開通”後,會跳轉到付費辦年卡的頁面。退出後,頁面還會出現“暑假免費學”,可點擊後,又會跳轉到付費辦年卡的頁面。

  對此,廠商客服回復記者稱,雖然家長反饋是小孩操作,但的確有操作購買行為,家長也有監護責任,且産品是虛擬的,一旦購買就生效,一般不會進行退款,考慮到具體情況,只扣了當月費用,其他費用都退還了。

  不過,在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以及市場監管部門介入下,商家最終向張先生全額退款。

  律師説法

  充值行為可視為無效

  針對游戲充值,北京大成(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聶煒昌指出,若父母發現小孩的充值行為未經同意,有權向游戲公司主張闔同無效,要求退還已充值的款項。

  聶煒昌説,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明確,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必要手段驗證未成年人用戶真實身份信息,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服務時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像前文所述的“三國吧兄弟”游戲,可以直接通過小程序登錄,不僅沒有要求實名制登錄,而且沒有對未成年人的使用進行限制,顯然違反前述規定,家長可向法院起訴要求游戲公司退款。

  聶煒昌還指出,監護人應該對未成年人的上網進行必要約束,不要將自己的賬戶、支付密碼等信息告知未成年人,不要將支付密碼的設置和鎖屏密碼設置雷同。如果發現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沒有落實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實名制、防沉迷等制度,也沒有對未成年人消費進行提示的,可以向網信、新聞出版、公安、民政、市場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同時,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對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多個&&進行體驗後發現,多個&&都有青少年模式,可設置不同的年齡段。設置後,孩子上網僅可訂閱賬號、觀看視頻,無法進行直播、打賞、評論、購買、投幣等功能。即便刪除後重新下載,也會跳轉到青少年模式。

  值得提醒的是,對於家長來説,讓孩子玩手機時,請在多個&&設置青少年模式,初次輸入密碼時避開孩子,放棄簡單數字和字母,可疊加數字、字母、標點符號等,並定期更換,以免孩子破解。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朱婷 實習生 代雨潔 王奕軒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