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熠個人照。
教書育人,師者之天職。重慶市銅梁龍都小學教師高熠一家四代人從事教育工作,求索問道師者職責,演繹了一段段“教育之家”的生動故事。
高熠,現任銅梁龍都小學六年級一班數學老師及副班主任一職。她家從祖父輩的外公、外婆、母親到同輩的表姐、表姐夫、表弟再到小輩的侄女、侄女婿,共十二人從事教育工作。一家四代人如何懷揣教育之夢,擔當教育使命?用高熠的話説:四代一夢,歸根結底離不開“熱愛”二字!
緣起熱愛,耳濡目染
師道家風點燃兒時師者夢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成為一名教師。”高熠説,因着祖父輩的影響,潛心為師不僅是家里長輩傳承師道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她耳濡目染後接受的“教師夢”啟蒙。
她印象深刻的是,外公張德軒憑着滿腔對教育的熱愛與堅持,成為重慶市銅梁新民鄉小學校首任校長。外婆張傳惠亦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母親張一維傳承外公外婆衣缽,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直至退休。高熠滿心歡喜、滿懷驕傲地介紹着祖父輩的教育歷程。
高熠説,正是他們用行動詮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讓她感受到教師這份職業的偉大和崇高,讓她從小埋下成為教師的信念火種,並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毅然走向三尺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從“喚醒”到“煥新”
教育情懷的“心筆”寫“新我”
初心驅動,高熠在1999年於銅梁師範學校畢業之後,正式成為了一名教師。回望育人路,她已在夢想的講&扎根了25個春秋,談及這25載教育之路,高熠“不言春作苦,只言桃李滿芬芳”。
從初為人師到現在,高熠育人眾多,但她記憶猶新的是在永嘉鎮大土村校開啟執教之時,令她首次“教育受挫”的小陸同學。小陸同學性格頑劣,喜歡調皮搗蛋,並和班上同學相處不愉快,甚至經常逃課,令大家頭疼不已,這也同樣讓初出茅廬的高熠束手無策。
“如果你也放棄他,他這一生就完了!”高熠的母親張一維知道後,身擔教師與母親雙重角色的她如此説。於是,高熠在母親的引導下試着以托“物”言“情”的方式“喚醒”陸同學,她給他買鞋買衣,教他愛清潔講衞生,並給他母愛,讓他感受到溫暖。“其實那時候我也比他大不了太多,只是想著關心他。如果我給他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東西,特別是家庭的溫暖,他就會珍惜的”,事實證明確實行之有效,高熠説,小陸慢慢地便從同學們眼中的“搗蛋王”煥然一新成為了尊師重道,認真學習的班級一分子。
憶及此,高熠動容地説起一路走來,特別是剛成為老師之時,外婆和母親對她的諄諄教誨,“老師不放棄學生,細節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老師其實要對孩子有博大的寬容,只寬容不夠,重點得博大”“孩子無條件相信你,這會是當老師的最大成就感”……她表明,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家人的這種以身作則,讓她除了對教育事業滿懷深沉的愛與奉獻外,更用長期地堅守和不斷地探索來踐行教育的初心使命,用教育情懷的“心筆”寫出了一個全新的自我。
高熠&&,“新我”之處,除了教育心態之外,更在於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探索求新。
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熠勇敢嘗試新的教學理念、手段和方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雙班”教學過程中,她充分分析學生學情,實行分層教學,不落下班上任何一個學生。在常年的數學教學中,她更反復推敲更好的教學切入點,甚至同一道題尋求更多更優的教學講解法,力求學生高效秒懂,力求達到她提倡的“簡捷高效”的雙重要求。在這樣的求索求變過程中,高熠深刻感受到了教育事業的複雜性和挑戰性,意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敏銳的時代洞察力和創新精神。
因此,高熠不斷地學習、反思和實踐,積澱了更多的教學經驗和更多教育感悟。多年來,她更憑藉突出成績,榮膺多項榮譽,不僅是學校業務骨幹,還成為銅梁區首批數學骨幹教師,多次被表彰為銅梁區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等。
她強調,不管遇到怎樣的問題,長輩們都是她最大的能量支撐,她也牢記家里長輩們的教誨“遇事一定要‘托得起’”。同樣地,一句話如同一盞引航燈,指引着家裏其他教育人共同前行。
學校運動會後,高熠和孩子們合影。
堅守信念,家風傳承
鑄就“教育之家”的時代畫像
“做教育,就是要用心去做!”高熠一家四代人,跨越教育事業八十載,除了“熱愛”這一共性之外,歸根結底更源於所秉持的同一教育信念:用情感去連接情感,用心靈去影響心靈,用靈魂去感染靈魂。這一信念不僅將家人凝聚在一起,更成為“師”與“生”雙向奔赴的紐帶。
高熠回憶,外婆80歲高齡去雲南游玩時,幾十年前她曾教導的一位學生得知了,特地趕來拜望外婆。幾十年白駒過隙,不曾想往日師生恩情讓該學生銘記一生。高熠深刻感受到教育所蘊含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深沉力量。
如今,外公外婆已經不在了,高熠卻能清晰地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談及對他們的印象之時,高熠娓娓道來:慈祥、博愛、善良、盡職盡責、愛崗敬業等美好的詞脫口而出,卻更覺無法形容他們。寥寥數語,既是高熠對長者的愛與敬,也是對一代代平凡而偉大的師者的讚揚。
高煜是一個師者的人物畫像,高熠的家庭則是一幅“教育之家”的時代畫像,更是許許多多為教育事業躬耕奉獻的個人、家庭的縮影。
高熠説,現在小輩們也陸續學成進入了育人行列,雖然從事的教育領域有所差別,但是自己幾十年傳承的家風以及自我積澱的育人感悟,依然可以分享給小輩們,讓他們沿着長輩的足跡,走好教育之路,為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