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1日,重慶各免費博物館迎來取消預約後的首個雙休日。從“有約在先”到“不約而至”,觀眾認可嗎?
7月22日,作為取消預約的一級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公布了此前周末兩天的觀眾數據,平均每天有近萬人前往參觀,人數相比過去增加了1/3。
在我市其他取消預約的免費博物館,參觀人數大幅增加的情況也在上演,包括重慶工業博物館、巴蜀古代建築博物館、巴南區博物館、南岸區博物館等。
青少年“結伴而來”
暑假的博物館,孩子們是常客。免預約之後,孩子們成為這一措施的最大受益者。
“原來我鬧着要去博物館,爸爸總説周末預約不上,現在他可沒‘藉口’了。”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專程從江北趕來的王新博説起自己的經歷時,有些得意洋洋。
面對兒子王新博的“控訴”,王雨有些哭笑不得。為了這次“説走就走”的博物館之旅,王雨做足了準備,提前了解重慶自然博物館各個展廳的情況,也惡補了恐龍知識。參觀中,他會先瀏覽展板上的信息,再給孩子講解,也會和孩子一起操作互動設施,“親身實踐比看書更能理解相應的知識。”
從渝北坐軌道交通到重慶自然博物館參觀的周躍林和張宇峰都是初二學生。他們&&,“學校佈置了參觀博物館的功課,我們聽説博物館不需要預約了,就結伴來了。”
雖然沒有家長的陪伴,但兩個孩子協作得很好,分頭記錄功課裏要用到的知識。“我們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不用擔心爸爸媽媽催我們去下一個展廳了。”周躍林説,他們準備全天都待在恐龍廳裏看個夠。
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高碧春説,在免預約的首個周末,獨自前來的青少年明顯增多,“他們大多三五成群,有着共同的目標,可以稱之為志同道合的博物館小愛好者。”
文博愛好者“説去就去”
對於文博愛好者來説,參觀博物館是他們到一個城市旅游的重要目的。
從武漢來重慶旅游的張月林就是代表之一。“出發之前,重慶還沒有宣布博物館免預約,我剛到重慶就看到了這個消息,感覺是重慶送給我的一份大禮。”在重慶工業博物館參觀的張月林説,為更好地參觀重慶的各個博物館,她出發前還專門做了行程計劃,“現在這個計劃完全用不上了,我可以在這個博物館裏看個夠再去下一個博物館,不用擔心過了預約時間。”
從貴州帶着家人來重慶旅游的方華偉也對免預約讚不絕口:“逛完景點再無縫對接附近的博物館,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滿足了家人不同的喜好。”
重慶取消博物館預約,讓博物館成了游客眼中的“熱博博”,但支撐觀眾逛館熱情的依然還是精品展覽和活動。
市文化旅游委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重慶目前採取多種舉措,將“熱博博”變為“香博博”:首先,鼓勵免費博物館以聯合辦展、借展等方式,策劃推出高質量的原創性展覽;其次,大力推動博物館從實體館向數字館轉型,加快建設“重慶雲上博物館”,拓展博物館傳播渠道;再次,通過舞&表演、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等文物活化新方式,增強觀眾體驗感。
此外,重慶各免費博物館還將精心組織策劃傳統節假日博物館活動,豐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加強文創産品開發,推出更多具有巴渝文化辨識度的文創産品。
文藝愛好者“打卡拍照”
除了青少年和文博愛好者,還有些人大熱天去博物館並不需要特別的理由。對他們來説,閒逛、拍照,博物館的空間最適合。
位於沙坪壩區的郭沫若紀念館,這兩天迎來了比往日更多的觀眾。剛剛開展的“米芾和他的時代”展覽是吸引觀眾的一個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館內古色古香的建築。
在社交&&上搜索“博物館”,除了展訊和展品外,你往往還會看到一些精心挑選過角度和構圖的照片,這就是去博物館的另一個理由:打卡。
90後女生王雅特地換上一身黑色的新中式外套,就為了和郭沫若紀念館的展廳環境相匹配。此前,她和同伴在小紅書上看到許多年輕人到博物館裏拍中式大片,因此,就相約周末到學校附近的郭沫若紀念館看展覽、拍照。
在王雅還在挑選拍攝點位的時候,穿着漢服的周悅已經在展廳裏拍了好幾張照片了。“這裡的建築非常有特色,像回到了百年前的重慶。”在周悅看來,有特色的老建築讓人有穿越時空的感覺,“我本來想到小眾一點的博物館避開觀展‘大部隊’,沒想到免預約後,小眾博物館裏的觀眾也多起來了。”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