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7月5日電(葛琦)“城市更新過程中,我們改變過去大拆大建的做法,創新‘保留文化特色’‘改善宜居環境’‘拆險騰挪空間’‘增補設施短板’的‘留改拆增’綜合更新模式,積極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重慶市九龍坡區住建委黨組書記、主任楊揚説。
日前,“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宣傳走進重慶市九龍坡片區,探訪當地如何推動城區價值重塑,以城市更新激發城市經濟活力。
九龍坡區作為重慶老工業基地和人口集聚地,城市陳舊度高、産城融合面廣,是重慶工業老城的經典縮影和典型代表。老舊小區、老舊商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組成“四老”區域,導致城市風貌雜亂、城市重要地段功能弱化、重要地區空間擁擠等問題。
改變發生自2021年,九龍坡區以入選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區為契機,以城市空間整治和産業功能提升為主線,確定九龍美術半島、九龍新商圈、科學城九龍坡片區、高鐵臨港經濟區四大特色片區,實施差異化發展道路,推動老舊商圈系統化、老舊小區多元化、老舊廠區文旅化、老舊街區藝術化。
城市更新過程中,九龍坡充分挖掘各個老舊小區的公共空間與存量資源價值,通過功能升級與品質提升協同的方式,構建多元特色的生活主題場景。例如民主村社區通過打造“社區公共服務核”,構建“十分鐘生活圈”,同時以商圈模式激活小區經濟,建成4000余平方米商業載體,去年“五一”、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單日最高人流量超過3萬人次。勞動三村傳承人文風貌,修舊如舊延續記憶,通過vi標識、文化墻、墻面彩繪、地面浮雕、小品裝置等方式,紀念和傳承百年建設廠的精神文脈,使老舊小區有“顏值”更有“內涵”。
昔日的老舊廠區也在進行文旅化更新,成為移步皆景、精緻舒美、産城融合的城市新名片。針對不同年代、不同規模的廠區,九龍坡在保留工業文脈記憶的同時發揮土地、建築價值,賦予創新文旅功能。如建川博物館利用原建設廠51個防空洞,引入抗戰文物遺産資源,在保留巴渝風情韻味和歷史精髓的基礎上打造11個主題博物館聚落,展出各類文物藏品12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6件。九龍意庫文創園通過對上世紀80年代的重慶外貿公司倉庫辦公綜合樓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集開放、創新、共生於一體的城市美好生活高地,吸引潮流藝術、創意美學、攝影藝術等多個産業業態品牌入駐,正加速蝶變成文化創意集聚地。
此外,老舊商區也在進行系統化更新,由楊家坪商圈、石橋鋪商圈、石楊路沿線有機更新蝶變而來的九龍新商圈成為九龍坡商業新地標。截至2023年底,九龍新商圈17家大型商場累計吸引全國首店6家、西南首店57家、重慶首店136家,年營收入91.24億元,同比增長9.48%,全年日均客流約45萬人次。
2021年入選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以來,九龍坡區共入庫項目29個,其中2024年新入庫項目11個,已完工紅育坡、九龍意庫等5個項目,續建民主村片區、重慶電廠等13個項目,2024年新入庫建鋒廠、西站臨港商務區、動物園區域等11個項目。“十四五”期間,九龍坡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286個、823萬平方米,涉及11.25萬戶居民。
“我們將加快打造夜經濟示範街區,激發老舊街區商業活力,全域推進城市更新,加強模式創新、資源整合、政策完善、力量統籌,創新運營‘雙百公園城’,積極探索可持續、可複製的城市運營特許經營模式,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楊揚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