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以會促交易 賦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大會將於7月6日在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舉行。當前,人力資源行業蓬勃發展,各種新産品、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面對市場競爭,企業又該如何轉型升級?人力資源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有哪些新模式?本期新聞圓桌我們邀請到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研究院羅瀟部長、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董濤主任、重慶兩江新區人才發展集團黎婷董事長、重慶傑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喬聰玲董事長以及重慶菲斯克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聶渝。

  主持人:當前,在探索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新模式上,重慶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研究院部長羅瀟。

  羅瀟:近年來,重慶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迅猛,涌現了不少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其中,在促進人力資源服務供需交易方面産生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一是開發“以會促交易”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新路徑。本次舉辦的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大會是重慶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一次創舉,交易會現場按照重慶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來劃分交易功能區,全力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用人企業之間的洽談和簽約,具有鮮明的交易屬性。

  二是探索“金融+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新理念。重慶較早就提出“人力資本銀行”到現在倡建的“人力資本證券交易所”,與浙商銀行合作開發“渝資人才貸”等産品,重慶在探索“金融+人力資源”新理念新模式上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不斷深入。尤其是大會期間將要揭牌的“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所”,以及在交易會現場設置的“金融賦能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專區”,更進一步搭建了金融領域和人力資源領域對接交易的紐帶橋梁。

  三是培育“數字賦能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新模式。重慶市大力推動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鼓勵發展“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本次交易大會期間即將上線的“人力資源服務交易信息&&”,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入駐企業開發的“工匠AI”大模型等等,都是典型代表。

  這些新的交易模式、交易産品也有力助推重慶人力資源服務業邁上新&階。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569家,從業人員3.3萬人,全年行業營收達到942.86億元,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主持人: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大會將於7月6日在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舉行。本次會議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會議的舉辦將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帶來什麼?

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主任董濤。

  董濤:本次交易大會值得期待的亮點有三:一是&&新。會議期間將揭牌全國首家人力資源服務交易所,並上線交易信息&&,該&&將有助於提升交易效率,推動數字化轉型。

  二是規模大。大會現場將邀請全國300家知名人力資源機構布展交流,並設置“數字賦能”“金融賦能”“路演交易”“簽約洽談”等多個專區,遴選100家優質人力資源機構攜帶新産品新技術現場推介,邀請市內外500家用人單位觀展,定向邀約80家重點單位駐場開展業務洽談,全力促成交易合作。

  三是聚力強。會議期間將簽約“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聯合倡議”,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屆時將聚集20余個省區市的人力資源機構,共同研討新産品新技術,形成行業合力,營造更優質行業發展生態。

  本次大會是一個集供需交易、簽約洽談、研討交流於一體的行業盛會,不僅為從業者提供了交流學習&&,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為行業帶來諸多積極影響,如:行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供需對接的加強、創新發展的促進、服務能力的改善、行業地位的提升等。大會通過展示發展成果、創新成果以及服務成果等,讓更多的人了解、認可和支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

 主持人:作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你們是如何與用人企業開展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的?有哪些創新舉措或優秀産品?

重慶傑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喬聰玲。(左)

  喬聰玲:傑成是一家專注於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的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我們在外包的賽道上深耕13年。13年來我們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産品,圍繞客戶的需求調整産品的方向,在社區零工和企業用工風險管控板塊實現了突破,目前新産品在市場投放後獲得了很多客戶及同行的認可。圍繞着産品的投放,我們現階段正在開發産品訂單的一站式服務,通過智能協同系統推送新産品讓客戶更直觀的了解産品,改變以往的産品推介方式。

  聶渝:交易方式大致都是先確認客戶需求,對客戶當前的經營需求進行分析,定制人力資源服務方案。通過大數據篩查在人才數據庫人才市場進行高效的搜索與篩選。再運用人才測評工具,對候選人進行多維度的評估,確保推薦的人才與用人企業的需求高度匹配。其他基礎人事、社保、薪酬代辦等人力資源服務,我們有一套自己開發的信息化業務管理系統,通過規範化流程和節點控制來確保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這幾年企業合規化建設的需求也比較多。我們也幫助客戶進行用工合規的診斷和制度建設。

  菲斯克集團從2019年開始組建了兩個新業務版塊:人事雲科技公司。人事雲主要的客戶對像是中小民企,特別是初創型企業。用信息化技術將人力資源事務性工作和合規用工以高效率的方式進行落地,在有效預控人事風險的基礎上大幅度降低企業的人事管理成本。人才科技公司,它主營業務是人才測評和人才發展體系。目前跟國內知名的三家人才測評系統服務商建立了合作。測評工具包括了潛質測評、心理健康和行為傾向、崗位勝任力等十多項測評。信效度都在0.75以上。服務的範圍包括:人才建模、人才甄選、人才盤點和人才發展項目等。

  黎婷:兩江新區人才發展集團作為一家區域國有人才機構,立足兩江、面向全市,圍繞人才引育留用各環節,打造具有競爭力和整合力的全鏈條、全體系人才服務,為用人單位推出人才招聘、人才培訓、管理諮詢、高層次人才服務、派遣外包等八大類20個服務産品。在與用人企業開展人力資源服務交易過程中,主要做好“三精”,一是精準對接需求,以服務招商引資為切口做好招才引智,與企業深度聯動,動態了解人才需求。二是精心策劃方案,我們不是以單一的産品去觸碰市場,而是提供整體人力資源解決方案,解決企業全場景人力資源服務需求。三是精細交付執行,打造專業化服務團隊,優化標準服務流程,高標準、高效率進行交付。

  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服務創新,如針對人才招引,為企業創新推出六大尊享服務,一方面,通過建強兩江新區人才網、兩江新區直聘微信號兩大線上&&,動態為企業發布人才需求,推&&企探崗、視頻薦崗、直播帶崗,“沉浸式”為企業在線引才,目前新區人才網註冊企業達1100家,直聘微信號粉絲數15萬人。第二方面,通過承接“兩江名企校園行”“千名博士匯兩江”等品牌活動、鏈結校企合作兩大校園招聘方式為企業定向甄選人才。第三方面,通過自建獵頭團隊、組建人力資源機構聯盟兩大社會招聘渠道為企業精準招聘人才。公司成立以來,公司成立以來已累計為企業招引各類人才15萬人。

  主持人:在你們看來,未來的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發展趨勢是什麼?

  羅瀟,我覺得未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發展趨勢可以歸納為三化:“數字化”“多元化”和“國際化”。一是數字化。隨着生成式AI技術的突破,在未來人力資源服務中,AI將在人員招聘、培訓、測評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推動企業效能變革。二是多元化。隨着技術進步以及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未來用人企業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將更加個性化,靈活用工模式將成為重要選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需要根據客戶的情況,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三是國際化。伴隨全球經濟的深度整合和我國國際影響力提升,跨國企業對於國際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也在增加,未來將有大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探索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布局全球服務網絡。

  董濤:隨着國家對新質生産力的重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AI技術、大模型等數字技術不斷迭新,未來如何通過數據更加精準分析企業與個人的需求,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將在人力資源服務交易中起更加重要作用。同時,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作為鏈結人力資源機構、數字經濟人才、企業的全方位、多功能公共服務&&,着力圍繞數字經濟人才“引、育、留、用、轉”各環節,致力於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等支撐。當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正經歷技術引領的變革,未來的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發展是技術革新與市場挑戰並存,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也將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打造高端數字經濟人才培育基地、全國數字經濟人才輸送交流&&,為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喬聰玲:未來隨着行業的發展,作為中間媒介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如何面對B端和C端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未來作為産品交易的主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將逐漸脫離原有的傳統面對面交易方式,企業和求職者都能更多依託線上完成,當整個交易模式更加成熟後,整個行業不排除出現淘寶式的産品交易&&。

重慶菲斯克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聶渝。

  聶渝:未來的人力資源服務交易發展四大方向:標準化流程服務將被智能化軟體取代。比如:招聘中簡歷篩選、入職培訓及檢核、社保申報繳納、入離職手續辦理等;線上+線下服務的方式是未來的趨勢。專業化要求更高,行業細分領域縱深發展。行業龍頭與人力資源機構深度合作,共建和定向培育行業人才庫,以支撐行業發展。人力資源共享模式。跨空間、跨機構的共享模式是未來稀缺人才的獲取方式。整體解決式服務,催生跨界合作。財稅、法務、管理諮詢、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跨界合作為企業的主營業務發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黎婷:細分賽道、創新産品。提供有價值的産品,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生存之本、發展之道。未來將更加重視産品的迭代升級,切入細分市場,聚焦靈活用工、獵頭服務、培訓福利等細分賽道,關注增量空間。同時,在傳統人力資源業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人才大數據、管理諮詢、人才測評等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産品,推動行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數字化轉型、激發動能。人力資源+數字化是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大趨勢。在科技賦能下,人力資源服務科技應用産品層出不窮,APP、小程序、交易&&、短視頻等滲透到我們的服務場景,改變了招聘、工資、社保、培訓等服務方式。很多人力資源企業改名為“科技公司”。未來,將加強數字技術與人力資源服務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崗智能匹配、人力資源智能測評等新增長點,加速實現業務數據化、運營智能化,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主持人:在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將如何轉型升級?談談看法。

  羅瀟: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只有順應發展潮流,人力資源服務業才能迎來下一個“黃金”發展階段。我給企業家朋友們提三點建議:積極擁抱。既然數字化潮流不可逆轉,就要選擇積極擁抱,從目前情況來看,越早擁抱數字化、開展數字技術和人才儲備的企業,就越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贏得戰略主動。加快轉型。企業要積極引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搭建數字化&&,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同時,要加強數字産品開發,拓展産品業態,例如從傳統的招聘、培訓、人事代理等向人才測評、管理諮詢、靈活用工等高端服務延伸,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多元化服務;此外,還要積極培養引進數字化人才,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防控風險。數字化轉型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工程,從思維轉變、軟硬體設施建設、研發投入等,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另外,還涉及數據安全等問題。企業既要順勢而為,也要量力而行,善於用整合資源的方式推動轉型,同時,也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防範風險,確保數據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董濤:一是創新驅動,行業需要不斷推出創新的服務模式、技術和産品等,推動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人才匹配、招聘流程等,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二是以人為本,深化專業分工,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精細化水平。通過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滿足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使發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三是深度合作,加強行業內部的交流與合作,資源互用、數據互通、活動互辦、成果互享,共同推動行業的規範發展。通過分享經驗、交流技術、合作開發等方式,提高行業競爭力,營造更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發展生態。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是關鍵。通過數字技術,利用數字工具,企業進一步優化結構,轉變業務模式、流程、能力等,提升效率化、精益化、顆粒化管理水平,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環境和市場需求。同時,企業還需要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喬聰玲: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招聘流程,智能評估系統,員工大數據分析將改變現有市場上的産品。員工體驗和滿意度,隨着90後00後成為就業市場主力軍後,員工對企業的人性化,靈活度要求越來越高,人力資源機構將不得不面對新的職場人開發出更人性化産品。

  聶渝: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從經營管理理念上要更新,走出去向先進的地區、企業學習,學新理念、新技術。我們響應的是各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需求,這是一個實踐性很高的領域,多參考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減少我們試錯的成本。第二是引進來。響應外部市場需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業務狀況,引進先進的技術工具,通過實踐和完善,形成自己的體系,支撐業務發展。第三,下功夫做人力資源團隊建設。有戰略性眼光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型人才和跨行業的創新型人才是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

重慶兩江新區人才發展集團董事長黎婷(左)。

  黎婷: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這些應用可以提高服務效能,降低成本,推動行業發展進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我們要注重發揮數字化在增強企業運營管控能力、業務協同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打造統一底盤基礎上的主營業務和內部管控系統,對內賦能管理、對外拓展生態。近兩年,我們公司自主開發了智慧管理系統,標準化的業務流程、規範化的服務流程不僅可以沉澱海量數據,為決策提供參考,還可以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客戶滿意度。同時,我們正在加快優化升級人才招聘、勞務派遣、人才考評等6大數字化系統,打造雲招聘、雲考評、雲服務等數字化系統應用場景,用科技賦能推動業務發展。

  主持人: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大會是國內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一場盛會,也是一次創舉。會議的舉辦對全國,尤其是對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的發展而言,意義重大。我們也再次預祝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交易大會取得圓滿成功。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

  

  

  

編輯: 彭祎琦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