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聚焦三大重點 增強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動能
2024年06月19日 10:35 來源: 重慶日報

涪陵烏江航道

涪陵區武陵山鄉美麗宜居示範鄉實景

巴蜀美麗庭院示範片——涪陵區江北街道大渡村

水磨灘水環境生態修復

涪陵農村大地色彩斑斕 攝/黃河

武陵山鄉角幫寨傳統文化村落保護髮展項目

最美農村路——連二村村道

涪陵城市全景

  核心提示

  仲夏時節,萬物榮華,大美長江,風景如畫。放眼涪陵大地,江豚多了、工廠新了、岸線綠了、産業強了……長江邊,跳動着持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強勁脈搏,點滴之間展現全新變化。

  變,是顏值之變,是動能轉換之變;不變,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是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舉措。涪陵區委六屆八次全會提出:全面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建設美麗涪陵。讓生産增價值、生態添顏值、生活強品質,這裡已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保護生態,生態也給予回饋。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範開發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城區、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等一張張金字招牌如同一輪輪明月,以綠為底,照亮涪陵前行之路。

  實現高效能治理 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夏日的涪陵區水磨灘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現場,青山隱隱、流水潺潺,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溪谷疊翠、龍橋魅影、溪谷清流等生態節點,可以讓人盡情舒展在清涼的秘境。”游客張揚説。

  在疏浚河道、解決影響支溝水質面源污染問題的同時,重塑山水底色,這是涪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新變化。據涪陵區規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是涪陵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中的兩個示範項目之一,借助生態保護修復理念創新、實踐創新,打通生態價值轉換通道,未來將滿足市民近郊觀光、攝影、親子等休閒游憩需求。”

  綠色生態是一座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據涪陵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一步一個腳印,取得良好成效。

  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涪陵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和違規垂釣,涪陵區漁政巡護隊獲農業農村部表彰,全國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推進會在涪召開。去年以來,累計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21個,完成營造林37萬畝、“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3.5萬畝,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395畝。“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地見效”案例入選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雙十佳”實踐案例,全年無一例一般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集中精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去年以來,累計完成35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3條市級幸福河湖建設,烏江入選市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涪陵模式”入選美麗重慶建設第一批典型案例,長江、烏江涪陵段水質保持Ⅱ類。重點建設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回收利用獲生態環境部肯定,建成“無廢城市細胞”111個,頁巖氣焦岩井場獲評全市首批十大精品“無廢城市細胞”,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入選全市“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

  高效能治理,讓涪陵山清水秀的美名廣受讚譽。

  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産空間綠色低碳

  鋪好綠色發展的底色,才有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強調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追求科學、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據涪陵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加快布局現代産業體系,強化基礎支撐、創新驅動和協同共建,深耕戰略性新興産業,向改革要紅利,加速産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大保護下的高質量發展。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這份堅定與齊心之下,涪陵大地上的高質量發展實踐也全面升溫。

  以“生態”帶動“業態”,從吃“資源飯”到吃“生態飯”,思路轉變走出發展新路。

  涪陵堅持把旅游作為支柱産業來培育,着力打造了武陵山大裂谷、816地下核工程等旅游拳頭産品,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並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1+2+X”産業體系,大力發展榨菜、中藥材、生態畜牧等特色效益農業,去年成為全市唯一入列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的區。

  讓産業變“綠”,讓“綠”變産業,轉型升級再塑工業大區。

  涪陵加快構建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去年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産值2471億元、增長6.7%,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達到770億元、增長8.7%。數智賦能加快推進,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30個,新增市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2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10%。新增國家級、市級綠色工廠15個,居全市第一,高新區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園區。

  科技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去年累計實現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戶、市級科技型企業554戶,總量分別達209戶、1996戶。萬達薄板、太極集團等15家企業榮獲重慶市企業創新獎,數量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達44.5億元、增長10.3%。

  高質量發展,讓涪陵綠色低碳步伐鏗鏘有力。

  創造高品質生活 生活空間宜居宜業

  時下的涪陵大地正勾勒出一幅城鄉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

  在美麗鄉村,有武陵山鄉樂道村走出閉塞,呈現隨處可見生態美景,處處能打卡田園牧歌,一派富春山居新景;在繁華城市,有白鶴森林公園,周邊居民推窗見綠出門即景,活力與熱情四射,一幅人城共生畫卷。

  創造高品質生活,涪陵自覺將綠色發展理念根植其中,圍繞構建“既有顏值又有氣質”的城市新型生態格局,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城市品質升級版,持續推動城市更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城市顏值、氣質,彰顯美麗涪陵的獨特魅力。

  去年全年,新區提速建設,集繡大道、平繡路等11條市政道路基本完工,慧谷湖互通建成通車,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高新院區開診,新涪匯城市公園建成開放。老城提質發展,“長涪匯”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涪陵展銷中心主體完工,榨菜歷史記憶館建成投用,新建口袋公園4個,清溪溝、楊家灣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宏聲度假村至蒿枝壩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推進讓市民群眾的幸福感更足。

  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美麗鄉愁更濃郁。

  涪陵注重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持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着力增強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基礎設施進一步補齊、人居環境整治、村莊美化綠化,讓美麗鄉村走進現實,宜居宜業。

  去年以來,該區成功創建馬武鎮石朝門村、武陵山鄉樂道村、龍潭鎮新樂村等三個村為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村”,武陵山鄉角幫寨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武陵山鄉美麗宜居示範鄉鎮、角幫寨村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巴蜀美麗庭院示範片——江北街道大渡村等一系列提升鄉村品質的市級示範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均在市級績效評價中獲優秀等次。

  高品質生活,讓涪陵宜居宜業故事書寫新篇。

  亮點掃描>>>

  智能建造産業乘風起航

  2023年在全市率先編制《涪陵區智能建造産業發展規劃》,探索形成裝配式建築“1+3+N”核心技術體系。布局建築機器人、新型材料等産業,加快智能建造設備製造、綠色建材等配套産業發展,已擁有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鋼結構生産基地、PC構件生産基地及綠色新型建材生産基地,産業基礎持續夯實;成功舉辦“2023中國(重慶)國際智能建造産業創新大會”和“首屆建築機器人大賽”,産業名片進一步擦亮。

  城市雨污治理持續提升

  2023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0%以上,在全市賽馬比拼中均位列A檔。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100%,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成果顯著,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穩定運行。

  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

  2023年全面落實重慶市第5號總河長令,統籌推進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推動全區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2023年《清障令在涪陵區河道治“四亂”中的運用》被評為年度重慶水利“十佳案例”,2024年涪陵區獲得重慶市河長制激勵。(羅晶 劉玉珮 龍搏 圖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區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劉文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