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的月亮湖
雲中花都 攝/譚紅建
鳥瞰石柱黃水太陽湖 攝/張吉川
秘境黃水 攝/劉亞麗
千人長桌宴 攝/江華
盛夏山城,萬物並秀。坐落於石柱東北部七曜山的黃水旅游度假區,再次喚醒了人們對夏日清涼的記憶。這裡擁有天然氧吧、山珍基地、森林海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吸引無數游客匯聚於此,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領略土家民族民俗風情,宛如不亦樂乎的康養天堂。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22家旅游度假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重慶市石柱黃水旅游度假區名列其中,正式摘得“國字號”桂冠!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代表了中國旅游度假産品的最高等級,是繼5A級旅游景區之後又一塊體現我國旅游服務業水平的金字招牌。文旅産業作為石柱的重要支柱産業,也是石柱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所在。歷經10年勠力同心攻堅創建,黃水旅游度假區這顆生長在三峽庫區腹心的璀璨明珠,以全新的面貌、優質的服務、新潮的玩法引領石柱加快打造旅游業發展“升級版”,讓全縣旅游“出圈”更“出彩”。
“天上黃水 度假勝地”。一座“山、水、林、田、湖、鎮”融為一體的度假小鎮向游客發出邀請:行至黃水,風景這邊獨好。
攬山水之勝——“微改造、精提升”助力度假區顏值氣質蝶變升級
平均海拔1500米,負氧離子濃度平均每立方厘米1500個以上,夏季平均氣溫21℃,黃水旅游度假區是“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旅游目的地”。
緊鄰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大風堡市級自然保護區,黃水旅游度假區植被覆蓋率達87%以上;作為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之一,區域內黃水古鎮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傳承,土家織錦、哭嫁、土戲、鬥鑼等民族藝術煥發出獨特的魅力。
生態環境優良、人文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郁,卓越的自然和人文稟賦使得黃水片區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自然生長成為區域性的避暑休閒目的地。
一座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成長,不僅有先天的資源稟賦,更離不開後天的耕耘與培養。近年來,石柱縣委、縣政府主動作為,細化207項、185項具體創建任務,完成度假區及周邊交通、水利、景區開發等20余個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度假勝地實現顏值氣質蝶變升級。
“游”在黃水,這裡核心景區景點再度優化。提檔升級畢茲卡樂園、月亮湖、森林王國、秘境黃水等核心景區景點,植入精靈舞會、夜間嗨場、林下酒吧等夜娛項目。以展示土家吊腳樓營造技藝和土家民族建築特色為重點,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改造風貌28萬平方米。
“行”在黃水,這裡交通服務更加便捷。新建滬蓉高鐵黃水站及連接道路,度假區實現1小時重慶、3小時成都、4小時武漢、6小時上海。開設度假區至重慶江北機場、重慶北站、石柱縣站、黃水站旅游專線,設置4條公交觀光線路,升級停車場36個,讓黃水和游客距離更近。
“住”在黃水,這裡生活品質更加舒適。提升度假區客房設施,客房總量達2055間,51.24%的客房設施達到三星級酒店或乙級民宿標準,構建起“國際高端品牌酒店+精品民宿+主題酒店+森林木屋”特色化住宿接待體系。改造康體中心、康復中心等醫療服務設施,新建度假區圖書館、體育公園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提升旅游商店、生活超市等各類購物設施品質,讓黃水成為游客“遠方的家”。
“食”在黃水,這裡加大特色菜品研發力度。推出“土司王宴”“莼菜宴”“土豆宴”“蓮藕宴”四大名宴,培育森林咖啡吧、森林酒吧等各類餐飲設施534家,巴鹽古道幺店子、土家糧店等特色餐飲名店21家。
黃水旅游度假區信息服務、智慧文旅、管理體系日臻完善,不斷提升着度假區的美譽度與知名度。2023年,黃水接待游客約14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約72.5億元,成為石柱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盤。
品人文之韻——“新業態、多體驗”探索主客共享發展模式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哦啷啰,挑起扁擔啷啷扯,哐扯,上山崗哦啰……”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黃水》作為重慶市首個室內旅游演出項目,是石柱黃水旅游度假區文旅融合發展的項目之一,該演出項目從2012年起開始展演,目前已經升級為4.0版本。
《天上黃水》改版後,全劇分為“序幕”“石柱傳説”“巾幗英雄”“土家風情”“奔向太陽”五個部分,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空,見證土家族從開天闢地蠻荒求生到奮鬥出現代美好生活的歷程。
“原地纏腰擺、拜擺、犁田、割稻……”每晚7點,黃水大劇院廣場上,游客們與身着土家民族服裝的演員一起共跳土家擺手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所在,凝聚了城市的內核和靈魂沉澱,從土家民族文化到巴鹽古道文化,再到西南土司文化,一代代土家兒女不懈奮鬥,造就了濃厚的土家風情。
以增強游客文化體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石柱深度挖掘激活土家啰兒調、土家擺手舞、土家玩牛、土家吊腳樓、西蘭卡普等特色文化元素,打造非遺廣場、非遺商品街、土家風情街、黃連生産技藝研學基地等文化體驗&&,加強土家文化活化利用,成為了黃水旅游度假區的走紅密碼。
在黃水旅游度假區,這裡改變以往“演員&上演、游客台下看”觀賞模式,傾力打造“土家大舞&”“千人長桌宴”“攝影書畫展”等品牌文化體驗活動,平均每年組織各類休閒娛樂活動200余場次,吸引了大量游客沉浸式體驗參與。游客不僅是觀賞者,更是表演者、體驗者,與當地居民一起共同演繹一場場文化盛宴,成為度假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黃水旅游度假區,土家文化旅游季、非遺市集等活動精彩紛呈,金音石硯、太陽石多功能擺件等豐富的特色文創商品受到廣大游客青睞。不斷探索“主客共享,旅居度假”新模式,石柱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客人不再是看客,度假回歸煙火氣,文化優勢在這裡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産業勝勢,塑造出游客流連忘返的新魅力。
享融合之美——“旅游飯、富民生”實現大武陵山區文旅協同發展
“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租給需要長住的游客,增加家庭收入。”近段時間,黃水旅游度假區游客漸漸多了起來,令家住月亮湖景區的王小紅高興不已。隨着黃水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王小紅將家中的老房改造成為一幢三層樓房,搖身一變成為“旅居農家”,閒置的10多間房屋租給旅居游客,每年都有不錯的經濟收入。
謀一門産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石柱在黃水旅游度假區大力實施康旅融合、農旅融合、體旅融合,成功舉辦七屆中國·重慶(石柱)康養大會,以康養旅游為核心實現文旅産業全鏈發展,進一步帶動投資能力、引流吸客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度假區成為了石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讓山區群眾吃上“旅游飯”,石柱努力探索武陵山區、民族地區、三峽庫區、革命老區、脫貧地區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子,真正實現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以“農房”變“客房”為着力點,不斷挖掘農民閒置優質資源,培育引進1200余家旅游服務企業和個體商戶,使越來越多的“沉睡資産”逐漸甦醒。
集同耕、同住、同食於一體的主客共享鄉村旅游新格局日益完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度假區內有4000多名原住民實現就地就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當地脫貧戶人均年收入突破1.8萬元。
“我們不斷加強與川鄂湘黔及大武陵山區文旅協同發展,先後與12個市區縣開展文旅戰略合作,有效帶動周邊黔江、彭水、酉陽、秀山等地共同融入武陵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武陵山風景道協同發展。促進土家文化、巴鹽古道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西南土司文化傳承保護,助推了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建設,讓石柱成為西南地區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之地、成渝地區文旅深度融合之地。”石柱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用好風景孕育新經濟,激活經濟發展動能。“國字號”的黃水旅游度假區輻射作用更大、引領實力更強、知名度更高,文旅産業成為石柱強縣富民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未來已來,未來可期。
看點>>>
“天上黃水”精品線路
●文化體驗之旅
畢茲卡樂園—非遺廣場—土家大舞&—土家風情街—天上黃水大劇院
●浪漫休閒之旅
休閒綠地公園—兒童游樂園—月亮湖—莼菜梯田觀光—金科茶園—秘境黃水景區
●運動康養之旅
森林王國—動步公園—康體中心—體育公園—醫療中心—康復醫院
數説>>>
魅力黃水
14類度假産品 住宿設施類、餐飲美食類、旅游購物類、文化體驗類、運動健身類、森林康養類、觀光游覽類、休閒娛樂類、兒童親子類、夜游夜娛類、節會賽事類、文旅融合類、非遺轉化類、冰雪旅游類。
11項高品質核心度假産品 西部名秀大型土家歌舞《天上黃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畢茲卡樂園景區、體育公園、秘境黃水景區、萬人擺手舞、月亮湖、森林王國、土家大舞&、非遺廣場、土家風情街。
7項夜間休閒娛樂活動 森林王國露天嗨場、月亮湖夜光秀、秘境黃水Mapping秀、時空隧道、篝火晚會、星空露營。
5類代表性産業融合活動 農旅融合——黃連、莼菜採摘體驗;教旅融合——黃連生産技藝研學活動;體旅融合——體育運動會、水上運動等;健康旅游融合——中醫療養、森林瑜伽等;交旅融合——朝暉夕韻觀景&夕陽打卡。
鏈結>>>
10年攻堅創建大事記
2014年2月,黃水旅游度假區被評為重慶市首批十大市級旅游度假區;
2017年2月,石柱縣成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啟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
2019年7月,黃水旅游度假區環線公路、動步公園、體育公園等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成投用;
2021年10月,新一屆石柱縣委、縣政府調整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擔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將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寫入“十四五”規劃、黨代會報告和縣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全縣“一號工程”全力推進;
2022年7月,森林王國、土家大舞&、非遺廣場、土家風情街等度假産品對外開放,西部名秀、大型土家歌舞《天上黃水》完成第四次改版升級,度假區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
2022年12月,專門為重慶黃水旅游度假區新建的滬蓉高鐵黃水站建成運營,度假區對外交通更加暢達,旅游度假客源市場進一步外拓;
2023年,重慶黃水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進入最後的攻堅戰;
2024年,重慶黃水旅游度假區摘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桂冠。(劉玉珮 陳鈺樺 馬建保 圖片除署名外由石柱縣文旅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