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巫溪縣蒲蓮鎮興鹿村,千年老鷹茶古樹嫩葉出得晚些,但每到採茶時節,仍有不少村民攀上樹採集春天的第一批葉子。
3月28日,位於巫溪縣蒲蓮鎮的老鷹茶加工廠,工作人員篩選存放的老鷹茶葉子。
3月28日,位於巫溪縣蒲蓮鎮的老鷹茶加工廠,老鷹茶葉的加工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觀看。
3月28日,巫溪縣蒲蓮鎮興鹿村,村民在山坡上檢查今年新栽種的老鷹茶樹苗。
“開採咯!”
3月27日,一聲響亮的齊呼從巫溪縣蒲蓮鎮興鹿村傳出,回聲在山中漫延。緊接着,一群男女手裏提簍,爬上老鷹茶樹,開始採摘。
巫溪縣蒲蓮鎮興鹿村氣候濕潤,日照充足,是巫溪縣老鷹茶的重要生長地,幾乎村裏的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些老鷹茶樹。
老鷹茶是春茶,每年都在3月底至4月初採摘。27日當天,正好是今年巫溪縣老鷹茶正式開採的時候,所以才會出現村民齊聲高呼,再一起奔赴採茶的場景。
採摘只是第一步,後續,村民需要把這些茶殺青、做形,再經過反復的翻炒,才能形成那形狀如絲,口感獨特的老鷹茶。
然而,隨着老鷹茶逐漸“出圈”,如何快速制茶,成為一個難點。
“老鷹茶的制茶方式,是一種‘非遺’古法,主要靠非遺傳承人手工製作。”蒲蓮鎮副鎮長鄭萬山説,這種方式雖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老鷹茶的口味,但時間較慢,量也上不來。
為此,巫溪縣引入了一家有經驗的茶企,希望能夠通過機器來製作老鷹茶。
經過一段時間探索,這家茶企將綠茶的機器製作工藝運用到了老鷹茶上,再結合老鷹茶的特色,很快便實現了老鷹茶的機器制茶。但這個工藝並不是完全成熟,因為缺乏發酵環節,用機器做出來的老鷹茶比手工製作的,還是少一些味道。
“這個問題也可以解決,就是把茶堆放一段時間。”鄭萬山介紹,通過機器製作的老鷹茶,如果堆放一段時間後,就變成了陳茶,彌補了沒有發酵而缺乏的口感與味道。只是,這個方式,在時間上要更久一些。
一個重要的節點,出現在2017年。
當時,巫溪縣請來了中國茶葉研究院的專家一起改良制茶工藝。隨後,一眾茶葉專家進駐巫溪縣,探索老鷹茶如何“古法”換“新方”。也是在那一年,老鷹茶機器制茶工藝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現在機器做的老鷹茶,不用堆放,它的口感和味道都和手工做的差不多了。”鄭萬山説,此舉大大地提高了老鷹茶的生産量,大幅緩解了老鷹茶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並非完結。
巫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老鷹茶及茶葉産業發展指揮部指揮長沈慎介紹,目前,巫溪縣已經將紅茶的製作工藝運用在了老鷹茶上,通過這種方式製作出的老鷹茶,口感更接近於紅茶,也更適合多數人的飲茶習慣。同時,以老鷹茶葉為底的紅茶,保留了部分老鷹茶的特殊味道,又區別於一般的紅茶,可謂開啟了紅茶的“細分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