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記者從兩江新區建設局獲悉,兩江新區禮嘉、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和提質改造,正在進行商戶裝修、設備調試等,預計將於1月底正式對外營業,預計新增近1800個車位,並提供機器人“代客停車”智慧服務。
▲禮嘉智慧停車綜合體。王治傑 攝
新增近1800個停車位
兩江新區禮慈路與禮賢路交叉口附近,龍湖禮嘉天街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兩江院區比鄰而立,車流量大,“停車難”長期存在。
位於此處的禮嘉智慧停車綜合體,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地上8層、地下2層,共有550個車位。
▲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中交嘉博供圖
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則位於龍睛路與留雲路交叉口東側,附近有多個商業體和寫字樓。該項目總建築面積5.35萬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2層,投用後可提供1230個停車位。
目前,禮嘉智慧停車綜合體1、2樓入駐商戶正在抓緊時間裝修,部分已經開始試營業。地下一層為機械車庫入口,正在抓緊時間進行設備調試。
機器人“代客停車”
據了解,禮嘉、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由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同時也是兩江新區管委會採用特許經營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民生配套設施的示範項目。
據悉,車主只需開車來到存取車處,熄火、鎖車,收回後視鏡後,在大屏幕上點擊"開始存車",確認車輛已熄火等選項後,點擊“確認存車”,即可離開,全過程不超過半分鐘。
▲搬運機器人正在進入電梯搬運車輛。
接下來,則是由機器人“代客停車”。中交智慧停車禮嘉汽博項目工程建設負責人馮祖國介紹,用戶確認停車後,車輛輪胎會被橫移車&的搬運器固定住,自動矯正停車位置。
隨後,車輛通過電梯到達各樓層,搬運機器人會提前等候在電梯門口,將車輛搬運到橫移車上,橫向移動到指定車位,再將車輛停放到車位上。
▲橫移車正在將車輛運送至停車位前。王敏 攝
“搬運機器人可以自動調節前後組件的距離,主動適應不同軸距的車輛。”馮祖國介紹。
取車時,車主輸入車牌號,等待搬運機器人將車搬運至出口處即可。據測算,根據停車位距離遠近不同,用戶平均需等待1至2分鐘左右。
馮祖國介紹,禮嘉智慧停車綜合體共設置4個&&口,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設置8個&&口,&&口處還將設置等候區,放置沙發、茶水等。
據悉,禮嘉、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引入全自動化物流倉儲技術,設置全機器人智能停車系統,將平面移動、停車機器人等立體停車技術相結合,存取車時間居全國智慧停車場前列。
車主不熟悉停車過程,不小心將同伴忘在&&口怎麼辦?馮祖國&&,中交嘉博將利用人工智能識別系統、毫米波生命探測雷達、微震生命探測儀、無人駕駛、無人值守、人車路位雲智能調度等智能化系統,全力保障安全。
金海灣公園沿線等停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除了禮嘉、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外,兩江新區還規劃了二批次7個公共停車項目,均由中交嘉博建設運營,主要圍繞核心商圈、生態公園、交通樞紐、老舊小區等進行重點布局,總車位數1652個,佔地面積3.11萬平方米。
目前,金科九曲河F03-13和金融街嘉粼融府A21-2已經初步建成,分別新增37個、148個地面停車位。
其餘5個項目為智慧停車樓,採用立體機械移動式智能停車系統,預計2025年年底建成投用,將新增1400多個停車位。
兩江新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兩江新區着力推動城市停車配套設施建設,解決新區居民"停車難""停車遠"問題,除前述項目外,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位的鴛鴦小學、天宮殿學校停車樓改建項目已完成社會投資人招標,預計2024年9月建成,項目除對外提供停車位,還同步更新老舊操場、校舍等教學設施等,實現靜態交通治理和街區風貌提升協同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