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頻道
【城市相冊】江上“追魚”人 呵護母親河生態環境 手機標題
魚是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一條江裏有多少魚、有哪些種類的魚?這些魚生長在哪?它們的生存現狀如何?這些數據能為“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制度提供科學依據。在重慶,有一群“追魚人”,他們全力以赴,細數水中精靈,呵護母親河生態環境。
今年37歲的何滔(右)就是一位“追魚人”。早上8點,長江重慶江津段,何滔帶着3名研究生冒着零星的秋雨,抬着採樣設備前往監測船。他們這次的任務是要採集水環境樣本,對江段的魚類資源現狀進行分析。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今年37歲的何滔(右)就是一位“追魚人”。早上8點,長江重慶江津段,何滔帶着3名研究生冒着零星的秋雨,抬着採樣設備前往監測船。他們這次的任務是要採集水環境樣本,對江段的魚類資源現狀進行分析。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何滔是西南大學水産學院的一名老師。2011年,何滔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畢業後,來到這裡教授《魚類學》《組織胚胎學》等幾門課程。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何滔是西南大學水産學院的一名老師。2011年,何滔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畢業後,來到這裡教授《魚類學》《組織胚胎學》等幾門課程。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何滔也是該院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種質保護與繁育研究團隊的一員。對魚類資源進行現狀調查,是何滔的工作內容之一。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何滔也是該院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種質保護與繁育研究團隊的一員。對魚類資源進行現狀調查,是何滔的工作內容之一。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打水的同學注意安全。”監測船上,何滔認真叮囑同學們。水樣採集好後,何滔帶着同學們上岸,準備對採集的樣本進行預處理。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打水的同學注意安全。”監測船上,何滔認真叮囑同學們。水樣採集好後,何滔帶着同學們上岸,準備對採集的樣本進行預處理。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在很多人眼中,這只是一袋水。但是,在科研人的眼中,這袋水可以告訴我們,這條江裏有哪些種類的魚。”何滔説。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在很多人眼中,這只是一袋水。但是,在科研人的眼中,這袋水可以告訴我們,這條江裏有哪些種類的魚。”何滔説。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如何通過一袋水知道一條江裏有哪些種類的魚?何滔介紹,每一條魚只要在這個水域生活過就會留下印記,通過環境DNA技術對水環境樣本進行分析,就能判斷水裏有哪些種類的魚。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如何通過一袋水知道一條江裏有哪些種類的魚?何滔介紹,每一條魚只要在這個水域生活過就會留下印記,通過環境DNA技術對水環境樣本進行分析,就能判斷水裏有哪些種類的魚。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何滔説,環境DNA能檢測魚兒遺留在水體或沉積物中的遺傳物質,可有效跟蹤稀有、瀕危或外來魚類及其時空變化特徵,評估魚類系統發育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甚至繁殖生態學。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何滔説,環境DNA能檢測魚兒遺留在水體或沉積物中的遺傳物質,可有效跟蹤稀有、瀕危或外來魚類及其時空變化特徵,評估魚類系統發育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甚至繁殖生態學。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環境DNA技術幫我們識別水中有哪些種類的魚,魚探聲吶掃描儀則可以探測水中魚類個體大小、分佈情況、水深和底質情況,能幫我們數清楚水裏有多少魚、哪有魚。”何滔説。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環境DNA技術幫我們識別水中有哪些種類的魚,魚探聲吶掃描儀則可以探測水中魚類個體大小、分佈情況、水深和底質情況,能幫我們數清楚水裏有多少魚、哪有魚。”何滔説。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除了對魚兒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監測外,何滔和團隊成員還要對魚兒的生活環境進行調查,包括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除了對魚兒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監測外,何滔和團隊成員還要對魚兒的生活環境進行調查,包括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何滔説,只有摸清楚魚兒的各種“家底”,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它們進行保護。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何滔説,只有摸清楚魚兒的各種“家底”,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它們進行保護。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目前,何滔所在的西南大學水産學院科研團隊已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10餘年的連續監測。依託科研監測提供的數據,當地政府多措並舉加強漁政執法監督,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構建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嚴格涉漁工程影響評價,全力守護長江魚。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目前,何滔所在的西南大學水産學院科研團隊已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10餘年的連續監測。依託科研監測提供的數據,當地政府多措並舉加強漁政執法監督,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構建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嚴格涉漁工程影響評價,全力守護長江魚。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用於評價魚類資源總量的單船捕撈漁獲量增長幅度達到300%以上;監測漁獲種類數也呈現明顯增加,長江鱘、岩原鯉、胭脂魚等珍稀物種在漁獲物中的出現頻率,已由“稀見”等級提升至“偶見”或“常見”等級。長江魚類資源已得到明顯恢復。 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112

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用於評價魚類資源總量的單船捕撈漁獲量增長幅度達到300%以上;監測漁獲種類數也呈現明顯增加,長江鱘、岩原鯉、胭脂魚等珍稀物種在漁獲物中的出現頻率,已由“稀見”等級提升至“偶見”或“常見”等級。長江魚類資源已得到明顯恢復。 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李華曾 陳雨 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