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趙映來到辦公室,他穿好防護服,戴上手套、護目鏡、腳套,準備開始今天的工作。趙映今年27歲,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療廢物暫存點的工作人員,他的日常工作是負責疫情醫療廢物的收集和轉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上午8點,趙映來到辦公室,他穿好防護服,戴上手套、護目鏡、腳套,準備開始今天的工作。趙映今年27歲,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療廢物暫存點的工作人員,他的日常工作是負責疫情醫療廢物的收集和轉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每次轉運前,趙映都會按照比例提前準備好消毒液,並檢查轉運車輛、醫療廢物登記本、電子秤等收運工具。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一切準備就緒後,趙映會按照醫院劃定的專用路線前往核酸監測點、發熱門診等地收集口罩、棉簽、紗布等疫情醫療廢物,並將它們運往暫存間。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在暫存間,趙映和同事們需要對這些疫情醫療廢物進行第三次消毒。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為確保收集過程中不出現任何遺漏,疫情醫療廢物的收集需要遵循“三稱三簽”原則:從科室轉運時稱重記錄,再簽字交接;轉運到醫院暫存間,同樣要稱重再簽字交接;批量轉運到醫療廢物處置公司時,也要稱重簽字。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收集疫情醫療廢物時,趙映和同事們會用雙層以上的密封袋對疫情醫療廢物進行包裝,並在密封袋上均勻噴灑含氯消毒液消毒。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採訪當天,重慶的溫度直逼30℃。雖然完成一趟轉運,趙映用時不到一小時,但是脫下防護的時候,他已經汗流浹背。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趙映説,雖然這份工作辛苦又危險,但是嚴格的防範措施和到位的個人消毒,還是讓他對完成這份工作充滿信心。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除了如趙映一樣的醫院轉運人在為疫情醫療廢物把關外,還有如王偉一樣的醫廢處置人也是疫情醫療廢物的“把關人”。王偉今年47歲,是重慶市大足區一家醫療廢物處置廠的車間主任。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醫療廢物的滅菌和破碎。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王偉介紹,為確保醫療廢物在轉運途中沒有任何遺漏,轉運車到達廠區後,他們會對車輛進行稱重。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確保轉運重量無誤的車輛將進入工廠消毒區。在這裡,消毒人員會用二氧化氯消毒劑對轉運車進行全身消毒。在消毒區,車輛和轉運工人都需要靜置半個小時。充分消毒後的車輛才能駛入處理車間。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處理車間內,王偉和同事們一起把疫情醫療廢物存放在指定位置。在這裡,工人們用專用滅菌小車將醫療廢物存放送至滅菌櫃內進行滅菌。
王偉説,最初接觸疫情醫療廢物的時候,他也很緊張。但是,經過行業主管部門、設備廠家和廠裏的各種專業培訓後,讓他明白只要規範操作、做好防護就能保證安全。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作為車間主任,王偉還要做好車間安全隱患排查、周轉箱清洗、廢水排放等各種記錄,確保醫療廢物處理全流程的安全、規範。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帶徒弟也是王偉的重要工作之一。王偉説,只有大家的操作都規範、防護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
在疫情防控的幕後戰線裏,如趙映、王偉一樣奮戰一線的人還有很多,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為我們築牢了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火墻”。致敬疫情醫療廢物“把關人”,謝謝你們,辛苦了。新華網 耿駿宇 攝 陳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