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全國危險化學品登記和鑒定分類工作座談交流會在重慶召開。應急管理部相關司局、部化學品登記中心負責人及全國多地應急管理部門代表齊聚山城,共商危化品安全監管提質增效路徑。重慶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會上分享了重慶在危化品登記和鑒定分類工作中的創新實踐。
危險化學品登記與鑒定分類,是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關口”,既是掌握風險底數、精準施策的基礎支撐,更是實現科學監管、有效防控的核心保障。
重慶是全國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但全市3885家危化企業中,間歇式生産模式普遍,安全基礎相對薄弱,監管壓力突出。“近年來,重慶始終把登記工作抓實抓細、把鑒定分類做準做深,從源頭掌握風險底數、堵塞監管盲區,連續16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危化事故。”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聚焦“四個一” 築牢源頭治理防線
針對新建及新發現企業登記覆蓋不及時的痛點,重慶創新建立由市場監管局、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市局危化處和區縣應急局多方聯動的“發現一家、督促一家、指導一家、登記一家”協作機制,全程跟蹤推進企業登記。今年以來,已精準指導11家新建(新發現)企業100%完成登記,從源頭清除登記死角。為強化保障,依託危化專委會統籌22個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多跨協同、齊抓共管格局。
突出“一防四提升” 構建全流程監管格局
圍繞“防範較大事故、提升安全基礎、提升技術裝備、提升人員素質、提升管理水平”主線,重慶將登記工作與日常監管、專項整治、行政許可等關鍵環節深度融合,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後閉環”全流程體系。專項整治中,《重慶市2025年危險化學品登記和化學品鑒定分類專項執法檢查工作方案》落地實施,重慶組織專家對2024年10家問題企業開展“回頭看”,查出問題40個、違法行為11條,下達整改指令10份,整改率達100%;各區縣同步落實屬地責任,檢查39家企業,發現問題32個、違法行為7條,所有問題通過危化綜合服務系統閉環管理。日常監管實現53家企業全覆蓋,查處問題221個、違法行為68條,均完成整改驗收。
深化“三延伸” 破解監管盲區難題
為破解監管盲區、消除風險死角,重慶通過深化“三延伸”拓展核查監管新維度,讓安全隱患無所遁形。
檢查範圍從危化品倉庫延伸至所有可能存放點,2025年查處兩起重大隱患:1家企業將1噸氫氧化鈉違規存於非危化品庫,另1家將7.3噸氫氧化鈉存於車間投料間,均移交執法部門處理;檢查內容從“一書一簽”等基礎項,延伸至混存混放、超量儲存等現場管理關鍵項,全年排查出磷酸與乙醚混存、超量儲存苯二酚等6個重大隱患;監管鏈條從終端企業向上游供應商延伸,今年移交8條重大隱患,發現並向6省市推送7條上游企業“一書一簽”不規範線索,從源頭阻斷風險。
推進“一中心一系統” 築牢基礎支撐高地
針對西南地區危化品鑒定機構稀缺、周期長的痛點,重慶擬與市疾控中心共建“重慶市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檢測中心”,建成後將填補區域空白,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供便捷高效的鑒定服務。
智慧監管方面,以登記系統為數據核心,推動與安全預警、雙重預防機制等系統融合,實現“一處登記、全網共享、協同監管”,構建全鏈條數字化體系。截至目前,已審核企業377家/次,其中新登記28家/次、到期覆核68家/次、變更281家/次;發放登記證書162家,包括新登記11家、到期覆核47家、變更104家;每月清理關停並轉企業,完成1家合併企業登出,確保監管數據精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