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我市公安機關推進法治公安建設相關工作情況。
近年來,重慶公安緊盯群眾關心的社會治安安全問題,不斷提升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持續探索符合重慶超大城市特點的治安防控新路徑,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今年以來,九類街面警情同比下降43.4%。
全市建成“最小應急單元”6.3萬餘個
何為九類街面警情?這是公安機關針對街面治安問題重點打擊的九類案件類型,包括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盜竊、搶劫、詐騙、非法拘禁、故意傷害、敲詐勒索、涉黃涉賭等。
市公安局治安總隊政委李兵介紹,近年來,重慶公安探索打造了“巡防處一體化”工作機制,按照“整體控面、重點築圈、動態巡線、協同守點”的思路,對重點區域、商圈及夜經濟活躍區科學劃定警格、實施動態布警。
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街面警務站53個、“1、3、5分鐘”快速反應點374個,街面的見警率、管事率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全市刑事發案同比下降17.2%。
同時,重慶公安全面推行“警網融合”機制,一方面不斷夯實基層警務力量,讓警力下沉到社區,扎根於人民群眾中;另一方面,不斷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組建義警隊伍,打造“最小應急單元”,與公安特警的“最小作戰單元”等街面巡處警力量協同聯動、形成合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最小應急單元”6.3萬餘個,還培育出渝中“七鋪聯防紅岩先鋒巡邏防控隊”、九龍坡“九龍義警”等平安類社會組織2700余個,警民攜手、全民參與的防控格局日益完善。
此外,重慶公安強化科技支撐,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搭建數字化應用場景,智能分析歷史警情和高案發時段、部位等,精準指導巡防力量動態調整,推動防控模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
在新運行模式下,重慶公安對警情的響應速度和處置效率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全市九類街面警情同比下降43.4%,市民安全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查處打掉49個飆車團夥
針對市民關注的飆車擾民現象,市公安局副局長王雪峰介紹,我市明確界定了“飆車炸街”違法行為及其處罰標準,先後確定對34條重點道路進行整治,近年來打掉49個飆車團夥,查處相關違法行為24萬起;今年以來,全市“飆車炸街”警情、輿情同比下降8.6%、7.2%。
市公安局交管總隊政委劉凡介紹,近年來,重慶細化明確了942種交通違法情形及對應處罰標準,較好地體現公安交管部門執法包容審慎、寬嚴相濟、過罰相當的基本理念,實現全城交通違法的“同違同罰”。
同時,重慶全面系統梳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職責的行政事項,對行政實踐中高頻實施的9類45項行政許可、9項行政強制事項,逐一細化量化辦理流程、辦結時限和所需資料,進一步提升行政透明度和辦事便捷性,讓群眾提交材料更清楚、行政審結時限更明確,以制度剛性遏制隨意行政,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抓獲涉“電詐”犯罪嫌疑人7000餘人
電信網絡詐騙也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犯罪之一。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政委冉義智介紹,今年以來,重慶公安深入開展“拔釘”“斷流”“雷霆”等專項行動,累計打擊涉“電詐”犯罪嫌疑人7000餘人。
同時,重慶公安將反詐宣傳納入“八五”普法重點,構建“全域覆蓋、精準滴灌”的宣教體系。優化預警勸阻分級分類機制,依託三級治理中心和141基層智治體系,實現市、區縣、鎮街、村社、網格五級聯動。搭建數字化“行業治理平台”,快速封堵涉詐電話卡、網站,封堵數量從日均10萬個提升至40萬個,時效從24小時壓縮至30分鐘。
此外,重慶公安不斷優化涉詐資金“止、追、返”工作機制,統籌開展統一止付追贓工作,自動追查詐騙資金轉移賬戶。在“警快辦”上線“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率先在全國實現資金返還全流程網辦,受害群眾通過線上提交返還申請,查詢返還進度,增加執法透明度,已為4600余名群眾返還資金2.3億元,資金返還周期從66天壓縮至3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