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企AI“鷹眼”破解土壤修復痛點 2秒掃描關鍵指標,污染治理精準低碳-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24 08:55:28
來源:重慶日報

渝企AI“鷹眼”破解土壤修復痛點 2秒掃描關鍵指標,污染治理精準低碳

字體:

  11月19日,記者從重慶昆頂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頂環保)獲悉,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土壤生物修復智能預處理撬裝裝備”成功入選工信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25年版)”,同步主導編制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復系統數智化運維技術規範》團體標準,填補了行業數智化修復運維領域的空白。

  “這款‘AI+大數據’智能裝備,就像給土壤修復裝上了‘鷹眼’,能實現污染治理的精準化、低碳化。”昆頂環保研發創新中心總監寇雙伍介紹,裝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可讓藥劑使用量減少25%、修復工期縮短20%以上,噸土碳排放量直接下降30%,有效破解了傳統土壤修復的行業痛點。

  此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復多依賴淋洗技術,藥劑用量、處理時長全憑取樣檢測判斷——不僅檢測周期長、樣品代表性不足,還易造成藥劑浪費、工期延長,甚至引發二次污染。昆頂環保研發的智能裝備,搭載光譜快速檢測技術,僅需2秒就能同步掃描土壤中石油烴、含水率等關鍵指標,檢測精準度超90%。

  基於精準檢測數據,裝備可針對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量身定制”藥劑配給、淋洗時長等個性化修復方案,修復後的土壤能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可廣泛應用於物流倉儲、綠地廣場等場地建設。目前,該裝備已在全國最大石油烴污染土壤生物修復項目——寧夏銀川長慶油田第二助劑廠項目投用,預計將項目工期從43個月壓縮至25個月,減少藥劑使用125噸,相較熱脫附、水泥窯等傳統工藝碳減排量達3.5萬噸。

  該裝備的成功落地,標誌着昆頂環保正式開啟土壤修復“AI低碳”新時代,也為全國存量工業用地修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低碳解決方案,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産業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