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八屆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渝開幕。本屆論壇以“山水城橋,智創未來”為主題,國內外院士、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城市更新”“城市韌性”“好房子建設”等熱點議題,共探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徑與實踐方案。
城市更新:讓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和諧共生
“山水城市絕非簡單的依山傍水,其核心是探尋城市與自然深度交融、與歷史溫情共鳴、與未來緊密相連的發展之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在主旨演講中&&,歷經近三十年探索,山水城市理念已成為城市更新的“金鑰匙”。
重慶作為山水城市的典型樣本,實踐探索成效顯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聖海特別點讚渝中區戴家巷,稱其為老舊街區有機更新的典範,“在懸崖上搭建步道,巧妙將城市‘背面’打造成‘門面’。”
周緒紅説,在重慶,吊腳樓可能與現代咖啡屋相鄰,蒼勁古樹與百年老茶館自然融入新興社區,這正是城市有機更新的生動寫照——既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實現了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的和諧共生。
城市韌性:應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
面對超大城市日益複雜的風險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岳清瑞提出,城市安全治理需從被動應對轉向系統性主動防控。
他建議,構建“天空地協同”監測體系,依託無人機群等新技術,推動風險排查從傳統“點、線”模式,向全域化、立體化的“面、體”篩查跨越。
“城市如同有機生命體,需具備三大核心能力。”岳清瑞形象地説,“慧眼”是全面感知能力,“智腦”是智能分析與決策能力,“巧手”是快速精準的執行能力,三者協同發力才能築牢城市安全防線。
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方東平認為,城市建設應聚焦關鍵基礎設施,將有限資源投入核心環節,以最小成本實現城市韌性最大化提升。
“好房子”建設:堅持系統思維讓房子更綠色智能
論壇上,“好房子”這一民生關切成為熱議焦點。
中國科協決策諮詢首席專家、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毛志兵提出,建設“好房子”需堅持系統思維,從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到運維全流程統籌考量,既要提升新建住宅品質,也要通過城市更新將“老房子”改造為“好房子”,兼顧安全、功能、綠色、智能等關鍵要素。
“要以‘好房子’建設為牽引,推動全産業鏈升級。”毛志兵説。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郭唐勇&&,“我們將持續發力,讓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更廣範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城市建設更高效、治理更精準、服務更暖心。”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邱小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