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發布《致民營企業家:破産審判視角的30條建議》。此舉是重慶五中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的又一具體實踐,旨在幫助民營企業規範公司治理,避免陷入經營困境,依法保護其自身合法權益。
據介紹,30條建議涵蓋企業設立、經營、管理、破産程序等環節的法律風險提示,包括合理評估公司資本、審慎提供個人擔保、規範關聯交易行為等內容。
例如,“獲取專業諮詢支持”方面,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産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規定》置備管理人名冊,民營企業可通過法院官網,微信公眾號查詢名冊信息,了解符合自身需求的管理人。同時法院建立管理人定期值班制度,企業可前往法院諮詢值班管理人,獲取專業法律意見;
又如,“禁止欺詐清償行為”方面,企業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産申請前一年內,涉及無償轉讓財産、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對沒有財産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産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放棄債權的行為,進入破産程序後管理人均有權撤銷。
活動期間,與會人員走進重慶破産法庭,先參觀了法庭訴訟服務中心、第一審判庭、代表委員聯絡站、數據集控中心等功能區域。觀看了重慶破産法庭工作短片以及微課程《可重整不清算—優化企業破産拯救機制》,課程內容結合多個全國性典型案例,涵蓋小微企業保護、重整價值識別等企業破産程序關鍵環節和實務經驗。
在活動現場,重慶破産法庭法官呂金偉解讀《致民營企業家:破産審判視角的30條建議》,並對企業在設立、經營、管理、破産程序等環節的法律風險進行提示。
重慶五中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吳洪向記者介紹,此次活動旨在搭建與代表委員、民營企業家的溝通平台。活動以優化司法服務為重要抓手,近距離傾聽民企心聲,回應代表委員關切,以實際行動書寫司法護航發展、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答卷。
據了解,破産審判作為司法保障民營經濟的重要實踐載體,對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發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五年以來,重慶破産法庭通過精準發力、典型引路、機制創新,為民營經濟紓困賦能,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司法屏障。
重慶破産法庭充分發揮拯救和出清的“雙重功能”,妥善辦理民營企業破産案件,共審理民營企業破産案件1603件,佔比達87.74%,累計盤活資産716.68億元,化解債務4859.54億元,釋放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優化發展環境、激活市場活力。
同時以“典型引路”樹樣板。重慶破産法庭高效審結力帆股份、金科股份等上市民企重整案,妥善辦理隆鑫集團、協信遠創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民企重整案,實現企業結構轉型升級,助推企業脫困重生。
不僅如此,重慶破産法庭還大力適用快速程序,積極探索小微企業破産審理重慶模式,&&預重整制度3.0版本,優化升級破産協同易審平台,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制度支撐。
重慶破産法庭法官劉玉妹&&,未來重慶破産法庭將繼續秉承市場化、法治化理念,不斷優化破産審判工作,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記者 張佳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