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觀察|悅動沙磁展新韻 ——解碼沙坪壩群眾體育新活力-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11/20 12:28:06
來源:“沙坪壩發布”微信公眾號

嘉陵觀察|悅動沙磁展新韻 ——解碼沙坪壩群眾體育新活力

字體:

  淺冬送暖,捷報來傳。

  ——第十五屆全運會舉辦期間,國家體育總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表彰大會。沙坪壩4家單位、1名個人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這份沉甸甸的“國字號”榮譽,如一束追光,照亮沙坪壩群眾體育蓬勃生長的向好生態。

  全城熱“練”,全民開“動”。

  ——在沙坪壩,體育運動早已不是賽場上的遙望,它藏在雙碑嘉陵足球場“渝超”助威的吶喊裏,藏在盤活閒置用地建成社區公園的你來我往擊球中,藏在重慶一中操場上少年追風奔跑的身影裏,更藏在嘉陵江畔步道舞者伴霞翩躚的畫面上......這裡的每一個場景,都洋溢着這座城市每個角落的向上力量。

  悅動沙磁展新韻。沙坪壩這座文體交融、活力迸發的奮進之城,秉持“承脈致遠、群眾主角、賽事賦能、融合共生、深耕細作”,以民生為本完善體育生態,以賽事為媒激活城市動能,繪就起群眾幸福安康、城市生機勃發的時代新畫卷。

  承脈致遠

  從“赤足榮光”到奧運金牌,運動早已是沙坪壩流淌百年的城市基因、傳承血脈

  運動,是沙坪壩穿越百年的精神傳承,是刻在城市骨子裏的文化基因。這份基因,始於一段熱血沸騰的往事,在歲月長河中不斷沉澱、生長,最終綻放出奧運賽場上的耀眼光芒。

  1921年,重慶七中校足球隊的少年們,身着樸素球衣、赤着雙腳,迎戰趾高氣昂的英國水兵足球隊。面對體能與裝備的雙重差距,他們毫不畏懼、奮勇拼搏,最終擊敗對手,打破了西方列強在體育領域的傲慢,為國人贏得了尊嚴與榮光。這場勝利,不僅定格成一段傳奇,更孕育出敢拼敢闖、永不言棄的“赤足精神”,成為沙坪壩人代代相傳的運動精神。如今,這份精神在賽場之上依舊熠熠生輝。今年“渝超”足球聯賽中,重慶七中堪稱賽事的“星工場”,共有108名校友從這裡走出,分別在25支參賽隊伍中擔任教練或球員。綠茵場上,他們帶着少年時的熱血與執着,用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搶,生動詮釋着傳承百年的“赤足精神”,讓這段紅色記憶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沙坪壩的體育傳承,有着清晰的時間脈絡與深厚的歷史積澱。1936年,重慶第一屆現代運動會在位於沙坪壩的重慶大學舉辦,拉開了區域體育事業發展的序幕。此後80餘年,體育薪火代代相傳,從校園到社區,從專業競技場到群眾賽場,沙坪壩始終堅守着對體育的熱愛與執着,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眾多優秀體育人才,形成了“人人愛運動、處處有賽場”的濃厚氛圍。

  這份深厚的群眾體育土壤,最終孕育出競技體育的纍纍碩果。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由沙坪壩自主培養的藝術體操運動員丁欣怡,與隊友們攜手奮戰,勇奪藝術體操集體全能金牌,實現了中國藝術體操奧運金牌零的突破。這枚金牌,是丁欣怡多年刻苦訓練的回報,更是沙坪壩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同年舉辦的重慶市第七屆運動會上,沙坪壩代表團表現驚艷,斬獲223枚金牌、494枚獎牌,榮膺青少年組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榜三項第一,不僅刷新了自身征戰市運會的歷史最佳戰績,更創造了重慶市歷屆市運會區縣代表團總成績的新紀錄。

  從“赤足少年”的熱血抗爭到奧運冠軍的榮耀加冕,從區域賽事的初露鋒芒到全國表彰的載譽而歸,運動基因早已融入沙坪壩的城市血脈,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精神力量。

  群眾主角

  從“邊角空地”到“15分鐘健身圈”,沙坪壩的體育基礎設施步步升級、普惠全城

  “這個體育場就在歌樂山下,環境太棒了!在這裡散散步,就像是行走在城市中的‘天然氧吧’。”家住楊家山片區的居民張國晟來童家橋全民健身中心散步,行走在塑膠跑道上,他很是高興。這個健身中心集多種體育設施於一體,擁有2塊室內籃球場、1塊7人制足球場、4塊羽毛球場、環形跑道和小型健身房等,極大地方便了周邊群眾參與體育運動。

  讓“健身去哪兒?”不再成為難題,讓體育設施走進群眾生活,是沙坪壩推進群眾體育發展的核心目標,而這一目標,正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實踐落地生根。

  體育基礎設施是開展全民健身的重要陣地,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着市民的健身體驗與參與熱情。為此,沙坪壩打破空間限制,深挖城鄉潛力,將城市邊角地、閒置空間“變廢為寶”,讓健身場地從“稀缺資源”變成“普惠福利”。近年來,全區累計建成630個全民健身點,僅2024年10月以來就新增了土主街道七人制足球場、青木關鎮關口村乒乓球場、平頂山公園羽毛球場等 10個特色全民健身點,覆蓋了城區、鄉村、校園、企業等多個場景。

  “目前,全區各鎮街、各行政村(社區)公共健身設施實現了100%全覆蓋,115個社區全部建成‘15 分鐘健身圈’;沙坪壩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18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沙坪壩區文旅委(體育局)負責人介紹道:“這意味着,無論你住在繁華的商圈周邊,還是寧靜的鄉村腹地,都能便捷地享受健身服務,體育運動已從‘奢侈品’變成‘日用品’”。

  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沙坪壩更注重服務升級,讓健身更科學、更智能。近日,土灣街道工人村社區居民驚喜地發現,用手機掃描社區健身器材上的二維碼後,就能看到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和科學健身的指導視頻,非常方便。這一舉措,正是沙坪壩在推進全民健身智慧服務過程中,為居民帶來的一項重要服務升級。截至目前,沙坪壩已建成8個國民體質監測站,利用新媒體宣傳、指導員引導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宣傳群眾關心的健身知識,普及線上健身方法,講述體育人故事,有效增強了城鄉居民運動意識與科學健身素養。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能健身”到“會健身”,沙坪壩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正以普惠化、智能化、科學化的姿態,讓群眾的健身幸福感不斷提升。

  賽事賦能

  從“百姓賽場”到“國賽主場”,沙坪壩的體育賽事和活動多元多彩、燃動全城

  體育賽事是點燃群眾熱情的“引爆劑”,更是展現城市活力的“好窗口”。在沙坪壩,無論是高規格的國家級賽事,還是接地氣的“百姓賽場”,都能吸引大批市民參與,讓運動的快樂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全民參與、全民娛樂的火熱氛圍,讓體育運動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活的注腳。

  大型賽事的落地,讓沙坪壩成為全國矚目的體育熱土。2024 年10月,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全國青少年藝術體操冠軍賽在沙坪壩接連舉行。近半個月的時間裏,來自全國各地的藝體“金花”們齊聚山城,奏響了一曲秋日“毯上芭蕾”之歌。同年11月,全國航海模型公開賽(重慶站)順利舉辦,選手們精湛的技藝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也為航海模型愛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華、交流心得的高端平台。2025年4月,重慶沙坪壩全球校友半程馬拉松激情開跑,來自國內外的5000名校友和運動愛好者,不辭千里奔赴重慶,用奔跑的方式致敬青春、擁抱城市,賽道沿途的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成為沙坪壩最動人的風景線。

  賽事不止,熱情不歇。近年來,沙坪壩還先後舉辦或承辦了全國圍棋甲級聯賽(重慶一中專場)、中國街舞聯賽(重慶站)等一系列國家、市區級高水平賽事。這些賽事的落地,不僅提升了沙坪壩的城市知名度與影響力,更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級的體育競技,激發了大家參與運動的熱情。“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比賽,現在現場感受運動員的拼搏,太振奮了!我也想跟着動起來!”看完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後,市民李女士立刻報名了社區的健身舞蹈班,成為全民健身大軍中的一員。

  如果説大型賽事是“盛宴”,那麼“百姓賽場”就是日常的“家常菜”,更能貼近群眾、惠及民生。沙坪壩每年持續開展100 余場“多元化”“接地氣”“冒熱氣”的“百姓賽場”群眾體育品牌活動,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廣場舞等項目應有盡有,覆蓋各個年齡層、各個群體,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

  這段時間,沙坪壩“‘渝超’・家門口賽事”開展得如火如荼。每到周末,各個鎮街的賽場上都熱鬧非凡,選手們激情碰撞,球迷們熱情吶喊,氣氛十分火爆。“以前球場空蕩蕩,沒幾個人來玩,現在連石墩上都坐著觀眾,大家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別提多熱鬧了!”沙坪壩區乒乓球協會青木關分會常務副會長辛克偉感慨道。從“無人問津”到“座無虛席”的轉變,生動詮釋了“小賽事轉動大快樂”的全民參與魅力,也印證了“家門口賽事”對群眾體育熱情的強效激發。

  融合共生

  從“賽場流量”到“消費留量”,沙坪壩以體文旅商融合之路解鎖城市發展新價值

  一場體育賽事,能為城市帶來什麼?沙坪壩給出的答案是:不僅是賽場上的激情與榮耀,更是人流、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是體文旅商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機遇。沙坪壩深度做好“體育+”文章,以賽事為核心驅動力,打破産業邊界,讓體育賽事的“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的“留量”、經濟發展的“增量”,實現了賽事與城市的雙向賦能。

  “為了看丁欣怡比賽,我特意安排了這次沙坪壩之旅,不僅現場見證了奧運冠軍的風采,還逛了磁器口、吃了辣子雞,看了《重慶·1949》,太值了!”今年6月,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藝術體操資格賽在沙坪壩舉辦,來自廣東的藝術體操粉絲馮潔專程趕來,在她的旅行攻略裏,賽事、景點、美食缺一不可。像馮潔一樣的游客還有很多,他們因賽事而來,在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走進沙坪壩的大街小巷,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與煙火氣息,為區域文旅消費注入了新活力。

  這背後,是沙坪壩對“體育+文旅”融合模式的創新探索。在舉辦職業拳擊排名賽時,沙坪壩創新性地將賽事落地磁器口古鎮 。這個“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的著名景區,打造了“白天逛古鎮、夜晚觀拳賽”的周末消費新體驗,讓熱血與煙火氣在此交融。這種別出心裁的跨界嘗試,不僅為傳統景區注入了年輕活力,更通過“賽事經濟”帶動了餐飲、住宿、零售等周邊消費,讓景區與賽事相互成就。

  “渝超”的舉辦,更是讓“體育+商業”的融合效應凸顯。沙坪壩陳昌銀隊首個主場賽事日,就吸引客流約5萬人次,直接帶動融創茂、三峽廣場等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普通周末增長134%,銷售額提升26%,賽事引流效應十分明顯。為了進一步放大融合效益,沙坪壩創新構建“1+4+N”賽事聯動消費布局,在磁器口古鎮、融創文旅城、三峽廣場等核心區域,同步設置“看球小店”“歡樂夜市”等消費場景,有效拓展了餐飲、購物、夜游等多維度消費空間。這系列舉措讓體育賽事與商業消費深度綁定,形成了“賽事帶動消費、消費反哺賽事”的良性循環。

  如今,沙坪壩已成功打造“觀比賽、享運動、品文化、樂生活”的文旅體融合IP,“跟着賽事去旅行”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體育賽事不再是孤立的活動,而是串聯起文化、旅游、商業的紐帶,讓人們在感受運動快樂的同時,領略沙坪壩的歷史底蘊、自然風光與都市活力。這種産業融合的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經濟活力,更豐富了城市的內涵與魅力,讓“活力之城”的名片更加厚重。

  深耕細作

  從培育“種子”到“雨林”生態,沙坪壩體教融合育見未來、贏在長遠

  如果説群眾體育是城市活力的廣度,競技體育是城市實力的高度,那麼體教融合就是城市未來的厚度。作為重慶市的科教文化大區,沙坪壩擁有16所高校、40萬在校師生,青春與活力是這座城市的天然稟賦。沙坪壩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將體育教育貫穿於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從校園裏的“種子”培育,到競技賽場上的“雨林”繁茂,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也為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儲備了充足人才。

  在沙坪壩的校園裏,體育教育從未缺位。重慶南開中學是由奧運先驅張伯苓先生創辦的南開系列學校之一,自建校伊始就十分重視體育。學生運動隊自建校伊始就處於蓬勃發展的狀態,其中,南開女子籃球隊曾獲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全國冠軍等,連續18次獲得中國高中籃球聯賽(重慶賽區)冠軍,多名隊員入選國字號球隊。重慶市南渝中學校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特色學校,全國田徑特色傳統學校,全國網球副秘書長單位,以完備的體育活動場地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在體育教育領域深耕細作,在重慶市第七屆運動會斬獲17金3銀,全方位展現了體育強校實力。

  校園足球更是沙坪壩體教融合的一大亮點。目前,全區共有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40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14所、區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3所,覆蓋全區中小學總數的65.9%,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完整足球教育體系。連續9年舉辦的校園足球原始班級聯賽,已成為青少年足球愛好者的盛會,每年有近160支隊伍、2萬餘名學生參與,展開1000余場比賽的角逐。參賽學生從最初的兩千餘人增至如今的兩萬餘人,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綠茵場上感受足球的快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與拼搏意識。

  蓄力日久者強,篤行不怠者勝。這些年來,沙坪壩青少年體育和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始終保持在全市第一梯隊。在近三屆市運會上,沙坪壩蟬聯青少年組獎牌總數、團體總分第一名。此外,近兩年,沙坪壩還輸送了14名運動員進入到藝術體操、足球、單板滑雪、籃球等項目國字號集訓隊伍。

  “沙坪壩平均每年舉辦近40場青少年體育賽事,涵蓋田徑、足球、籃球等十余個項目,不定期開展青少年科學健身指導、冬夏令營等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廣泛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沙坪壩區教委負責人介紹:“我們期待,這些孩子中可以誕生未來的運動冠軍,但更珍貴的是,體育賦予他們了健康體魄、堅韌意志與團隊精神,這才是遠超金牌的人生底氣。”

  沙磁悅動,城展新韻。如今漫步沙坪壩,運動熱潮已化作浸潤生活的溫暖日常,席捲全域,點亮新顏,讓這座活力之城的每一處角落,都洋溢着向陽而生的鮮活氣息。(郭思雲 容薌尚)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