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當下,中國與東盟國家雙邊貿易一路上揚。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東盟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一緊密經貿關係背後,是中國與東盟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等各領域的全方位互動愈發密切,而法治已然成為保障中國與東盟關係行穩致遠的關鍵因素。
11月20日至22日,第七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將在重慶舉辦。這一盛會以“加強中國-東盟法治合作,共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將匯集來自東盟國家和部分南亞國家立法、司法、政府法律部門高級別官員,法學界、法律實務界及工商界代表,中國法學會和部分省(區、市)法學會代表,東盟高端法治人才培養基地研修班代表等300余名嘉賓代表。他們將圍繞相關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推動各領域的法治合作發展。
法學教育交流的升級
法治合作從制度性交流邁向實質性共建
“中國-東盟法治論壇”的前身可追溯至2019年西南政法大學創辦的“中國-東盟法學院院長論壇”。
當時,論壇旨在推進中國和東盟國家法學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法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打造中國和東盟法學法律界交流合作的機制創新、經驗分享和學習互鑒&&。
為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重大戰略,第四屆論壇更名為“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實現了從法學教育交流向全方位法治合作的歷史性跨越。
六載春華秋實。過去六屆論壇,累計簽署了20余項跨國家、跨機構法治合作協議,達成了5項共同倡議和1項行動綱要。
在法治實踐層面,論壇制定了與國際接軌的《重慶國際商事仲裁院國際仲裁規則》,連續推出緬甸、老撾、越南和柬埔寨外商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為雙邊投資貿易提供精準的法律指引。重慶仲裁委員會與來自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地區8家境外仲裁機構簽署仲裁合作備忘錄,開展跨區域國際商事仲裁協作。
在理論研究方面,論壇匯聚中外學者智慧,推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貿易和投資風險防控法律實務叢書》《海洋·極地·自然資源法研究叢書——國別海洋法系列》《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叢》等20餘部專著,破解了涉東盟法治及涉外法治領域的諸多重大難點問題。
此外,歷屆論壇發布的《東盟國家法治化營商環境報告》《外商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等系列成果,還將共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指引,進一步提高了自貿區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隨着一批批協議簽署、一項項成果落地,法治從保障經貿往來的工具,昇華為區域共享的價值追求。
論壇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東盟區域內法律法學界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國際學術交流&&、國際法治合作&&、國際法律諮詢服務&&。
論壇的演進歷程反映了中國-東盟關係從經貿合作向法治協同不斷深化,也見證了中國與東盟的法治合作正在從制度性交流邁向實質共建,為區域繁榮穩定注入源源不斷的法治正能量。
多元合作機制的“破局”
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東盟法治論壇的創新之處在於,其打破了傳統以國家為主體的法治合作模式,構建了“學術研討+實務協作+成果轉化”的多元合作機制。
在內涵上,合作從傳統法學研究延伸至跨境犯罪治理、國際商事仲裁、數字經濟法治、知識産權保護等新興領域;在形式上,通過聯合編纂學術成果、共建諮詢中心、舉辦專項研修班、培育法治人才等方式,推動民間法治力量深度參與。
這些創新舉措使論壇成果切實轉化為了服務區域經濟融合的法治保障。如今,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經在區域法治合作方面産出了一系列智力成果。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如通過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的有效集約轉化,組建了“陸海新通道法律服務聯盟”,聯合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及東盟法律服務機構,打造起集商務促進、法律諮詢、爭端解決於一體的專業綜合性國際&&,助力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合規化發展。
建成東盟區域國別法律數據庫,收錄了新加坡、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的法律法規、司法判例、國際條約、法制信息等近30萬條、主要成文法4800餘部,成為全球唯一的集東盟國家法律數據庫及查明服務系統為一體的智能化法律服務&&,累計為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法律查明服務上百次,成功協助辦理泰國民族資産詐騙案、柬埔寨電詐案等跨境案件。
又如,設立中泰、中馬等國別法律諮詢中心,為出海企業提供法律查明與諮詢、投資合規、知識産權保護、商事爭端解決等一站式服務;編纂出版系列實用法律成果,包括《東盟國別基本法律大全》編譯叢書、《越南外商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緬甸外商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等,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東盟企業“走進來”提供精準法律指引,切實以法治保障區域經濟合作走深走實。
不僅如此,法治人才培養也是其中的一大亮點。2016年,西南政法大學首創東盟高端法治人才博士(英才)學位班項目,先後有70多位東盟國家高端法治人才來到重慶攻讀博士學位;後又於2018年與柬埔寨皇家法律經濟大學合作,開啟了首個國內高校赴柬埔寨合作辦學項目,該項目已成為中柬高等教育合作新範本。
亮點紛呈的“法治盛會”
將發布東盟國家基本法律大全等成果
本屆論壇是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後在重慶舉辦的一場高規格涉外交流盛會,也是落實《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行動計劃(2026—2030)》的具體行動。
論壇設置了三場分論壇——“中國-東盟法學院院長論壇”“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商事仲裁論壇”和“中國-東盟跨境犯罪治理論壇”,將圍繞法學教育、商事仲裁、跨境犯罪治理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推動各領域的法治合作與發展。
與此同時,將推出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東盟國家基本法律大全編譯叢書》,發布《東盟國際商事仲裁實務指引》《中國-東盟法治合作發展報告》《東盟國家法治化營商環境報告(2025年度)》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律服務典型案例。
此外,國際商事仲裁合作也將邁上新&階。
據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論壇還將聘請一批國際商事仲裁智庫專家和國際仲裁員,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論壇的持續成功舉辦,不僅對推動更高水平的法治重慶建設,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法治領域建設成果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在為中國-東盟關係行穩致遠築牢法治根基。”該負責人&&,接下來,重慶將加大支持力度,建好用好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這個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進一步服務重慶開放發展,推動協議落實見效,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展示涉外法治成果。
組建力量搭建工作專班,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確保論壇期間簽署的協議、倡議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溝通,及時解決履行條約過程中的瓶頸障礙和難點問題。
聚焦中國與東盟國家法治建設中的前沿問題,通過跨學科、跨國別的研究團隊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提出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解決方案。主動探索與東盟國家法學院的合作,實施師生互訪、聯合培養等項目,與東盟各國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和專業隊伍建設,提升區域法治交流合作水平。
借助歷屆論壇搭建的良好合作關係,積極對外展示推廣我國法治理念、法律制度和法治實踐,積極參與東盟國家法治建設,講好“新時代中國法治故事”。主動尋求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等機構的合作機會,努力將“中國-東盟法治論壇”打造成國際化參與和多語種傳播的權威性涉外法治交流&&。
“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如同一座溝通的橋梁,不僅跨越地理界限,更連接不同法律體系,將制度差異轉化為合作優勢。
本次論壇必將推動中國-東盟法治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譜寫出美美與共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