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雲陽縣洞鹿鄉青杉水庫畔,但見碧波蕩漾,青山倒映,這片作為雲陽縣城30余萬居民重要飲用水源地的水域,歷經一場從“問題清單”到“治水典範”的蛻變。由於歷史遺留的煤礦開採和生活排污問題,青杉水庫水質長期不穩定,群眾飲用水安全堪憂。2023年10月,這一問題被列入縣委巡察整改清單,同年12月被列入巡視問題清單,要求徹底整改整治。面對這一嚴峻挑戰,洞鹿鄉黨委政府立下軍令狀,以“一盤棋”思維繫統謀劃,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扛牢政治責任,秉持“以水立城、以水立人、以水立産”原則,統籌管理水資源,努力做好“水文章”。
水問題現象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洞鹿鄉堅持從“源頭減污、面上管控”雙管齊下破解治理難題。在源頭減污方面,實施17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推廣有機肥替代技術,實現化肥年減量1.6噸;整村推進522戶廁所改造,完成青杉水庫庫區355戶824人生態搬遷;消除黑臭水體2處,關閉水源保護區內養殖場41家,有效控制源頭污染。在面上管控方面,投入600萬元完成場鎮污水管網和處理廠升級改造,日處理能力達300方,確保場鎮及周邊區域污水100%歸網處理、達標排放;新建6座乾濕分離糞池,構建“糞污—肥水—良田”生態循環鏈,年糞污還田7300噸,資源化利用率超85%,面源污染下降40%。這些措施與雲陽縣政協持續九年的建言獻策相呼應,其間縣政協提出54條建議,已有52條被採納落實,推動水源地保護走向深入。
治水之要,不僅在於“治標”,關鍵在“固本”。洞鹿鄉統籌推進生態修復與長效管護,築牢水生態保護屏障:系統實施封山育林1.02萬畝,退化林修復0.29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3.18萬畝,修復礦山13畝,沿主幹道栽植林木5000余株,建成生態景觀帶2.5萬平方米、生態節點3個,顯著增強了水源涵養能力。同時,健全“河長制”“林長制”機制,實行“網格化排查+問題清零”模式,對重點水源地開展24小時監測;創新“共議共建共管共評”機制,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願者等群體引導群眾參與環保監督,依託“智慧河長”App實現巡察500余次,形成全民共治合力。
通過持續治理,洞鹿鄉水環境與生態系統實現整體提升。轄區7條河流監測斷面出口水質穩定達到Ⅰ-Ⅲ類標準,青杉水庫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保障了縣城30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全鄉森林覆蓋率提升至86%,空氣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97%以上。這場“水革命”不僅讓群眾喝上了“放心水”,更書寫了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展現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吳賀捷 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