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用兩年時間,建設‘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服務業産業園。”11月17日,渝中區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項目開工,現場機械轟鳴,車輛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該項目是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由渝中區攜手央企中冶賽迪、中建二局打造,片區投資總額120億元,將立即啟動首期14億元的項目建設,新增11萬平方米生産性服務業優質載體。
“鏈主”企業聚攏上下游産業
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位於黃花園大橋南橋頭石黃隧道入口的兩江麗景酒店旁邊。作為進入渝中半島的通道之一,有“半島之門”美稱的黃花園大橋南橋頭,上至上清寺、下至洪崖洞一帶臨江親水,也被稱作“城市陽&”。
“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建成後,將利用黃花園核心節點及周邊區域,集聚工業設計、工業軟體等業態,打造服務全市的‘設計名城’和‘軟體名城’,形成一座軟信行業的生態圈。”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説。
提到産業生態圈,不得不提中冶賽迪信息技術(重慶)有限公司。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響應“三線”建設,一支800人的鋼鐵設計團隊從鞍山來到重慶,成立了中冶賽迪的前身“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
“最初,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的辦公樓就在黃花園的山坡上,以前這裡叫雙溪溝,鋼院成立後才改名為雙鋼路,現在還保留着的幾棟紅磚灰瓦的蘇式建築就是以前鋼院的辦公樓和家屬區。”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説。
幾年前,渝中區便與中冶賽迪的母公司——中國五礦集團簽署了戰略協議,共同開發建設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幾年裏,渝中區與中冶賽迪對黃花園片區的老舊小區進行了升級改造,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投資建設了綠化帶、兒童游樂區、停車場等,讓老小區煥新、居民住得舒心。
種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得益於産業園周邊完備的配套,中冶賽迪成為第一批與園區簽約的“鏈主”企業。
中冶賽迪計劃以“鋼鐵工程技術、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設、綠色環保”為核心開展高端諮詢業務,圍繞“創新鏈—孵化鏈—供應鏈—産業鏈”四鏈,在園區打造一批數字化、智能化標杆項目,帶動上下游産業集聚。
帶動軟信産業發展
坐落於渝中區華盛路的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長於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其自主研發的國産安全網絡通信技術“V2V視聯網”網絡通信協議,打破國外壟斷,被廣泛用於數字政府及多行業場景應用。
這家公司將西南總部設在了渝中區,落地後還打造了“疆算入渝”項目,建設了重慶與新疆之間的超低時延算力傳輸通道,時延低至0.56毫秒,為重慶算力樞紐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
像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例如,重慶賽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工業智能化,其《物聯網在iSmartONE智慧鐵水運輸系統的應用》項目入選工信部典型案例;網潤集團聚焦區塊鏈和工業軟體研發,其創新成果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務領域。
近年來,渝中區大力發展軟信産業,一批行業頭部企業扎堆落地。截至目前,這裡已集聚各類軟信企業4400余家。2024年,渝中區實現軟體業務收入405.9億元,同比增長10%。
隨着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的開園,渝中區軟信産業發展也將步入快車道。未來,渝中區將推動軟信等重點新興産業的面積突破20萬平方米,重點聚焦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元宇宙四大軟信領域,奮力打造全市軟信重點新興産業創新引領區和集聚發展區,力爭到2027年産值突破120億元。
讓人才安心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渝中區軟信行業相關從業人員達6.8萬餘人,如何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讓這些技術人才安心發展?
這幾年,重慶環球互聯網産業園先後聚集了70多名從阿里、華為、騰訊等頭部互聯網企業回流的技術人才,成功孵化11個軟信創業項目。
“當前,不少大廠35+的技術骨幹面臨上升空間有限、降薪的處境,他們有着強烈的創業意願,我們敏銳察覺到這一現象,搭建了這樣一個創業孵化平台。”重慶環球互聯網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説。
2021年,他們搭建起“35+重慶血緣”創業俱樂部,對接互聯網大廠裏具有重慶籍、重慶學籍或重慶項目經驗的技術“大牛”,通過需求調研建立人才精準畫像,提供創業引導。
4年多來,這一項目成功對接了70余名擁有創業意向的互聯網大廠技術骨幹,形成了完備的數智人才資源庫。
人才引得來,更要留得住。渝中區建設了“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切實解決外來優秀人才安居問題。
“以前自己租房,要麼太遠,要麼太貴。”在緊鄰重慶數字經濟産業園的渝中區化龍橋“泊寓人才公寓”,26歲的字節跳動工程師高銘鑫找到了滿意的小屋。這裡的1600余套房源,是政府專為在附近上班的軟信行業從業者建造的保障性長租公寓,不到2000元的月租,家電傢具一應俱全,適配年輕人的居住需求。
“十四五”期間,渝中區共推出了12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共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3147套(間),有效滿足了外來人才的居住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