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五點半,巫山縣當陽鄉太平山保護站還籠罩在巴山夜雨後的薄霧中。駐守人員孔祥明的手機突然響起急促的警報聲——“智慧保護區”系統顯示:背風溝入口出現人員活動信號。
孔祥明抓起手電筒和記錄本,快步走向入口。三名身着專業衝鋒衣、背着厚重行囊的“驢友”正準備踏上山路。
“老師,請留步!這裡是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禁止進入。”孔祥明張開手臂攔住去路。
幾乎同時,其中一位“驢友”的手機“叮”了一聲,收到一條短信:“五里坡管理中心提示:您已進入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區管控嚴要求,森林防火記心頭;非法捕食絕不有,花草樹木莫采收;相關法規須遵守,生態保護大家謀!”
看著這條及時的警示短信,又望向孔祥明身後醒目的“未經許可禁止進入核心區”標牌,原本興致勃勃的“驢友”們面面相覷。“我們不知道這裡不能進,網上攻略沒説這個啊。”其中一人辯解道。孔祥明耐心解釋:“那些攻略很多都沒説明非法穿越的法律風險,核心區受法律保護,擅自闖入既違法又危險。”
經過十分鐘的溝通,三人最終調轉了方向。晨光穿透雲霧,照亮了孔祥明胸前的工牌,也照亮了山路上新設置的隔離網。這場發生在十分鐘內的成功勸返,正是陰條嶺、五里坡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治理成效的縮影。而其背後,是一場持續近一年、牽動渝鄂兩省三地的公益訴訟案件。
暗流涌動
網紅打卡點背後的生態警報
陰條嶺,海拔2796.8米,是重慶市地理最高點,屹立於巫溪縣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與其相鄰的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正式成為世界自然遺産。兩者共同構成了秦巴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保存着珙桐、紅豆杉、金雕、金錢豹等數千種珍稀動植物的基因庫。
然而,這片生態凈土的寧靜在近幾年被打破。
“今年3月初,巫溪縣檢察院和我們&&,發現網上有人組織‘穿越陰條嶺看日出’的活動。”巫山縣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趙月蘭回憶。她隨即帶領團隊展開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存在多條‘陰條嶺徒步攻略’,吸引不少網友點讚收藏,但內容都是在教人如何非法穿越核心區。”
“我們意識到,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有組織、有傳播、跨區域的系統性生態威脅。”巫溪縣檢察院檢察五部檢察官助理陳國友説。
據巫溪、巫山兩地檢察官粗略統計,從2023年12月起,有超過60次、400餘人次未經批准在此區域開展戶外徒步。非法穿越者多從巫山縣當陽鄉的“背風溝”進入五里坡核心區,長途跋涉30多公里險峻野路,攀升海拔1400多米,最終抵達陰條嶺主峰。
非法穿越,不僅是對脆弱生態的踐踏,也是對自身生命和社會資源的極端不負責任。
“他們凌晨兩三點出發,在山裏大聲喧嘩、丟棄垃圾、踩踏採摘,甚至露營生火。”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資源保護科科長張克太痛心地説,“高山草甸被踩踏,野生植物被採挖的痕跡明顯,珍稀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受到直接干擾。”
更令人揪心的是生命安全風險。山裏氣候多變,濃霧、降雨説來就來。“前兩年有兩人穿越陰條嶺去看日出,遇極端天氣失溫報警,我們組織了上百人上山營救。”位於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巫溪縣白果林場一位工作人員回憶。
這樣的救援並非個例。當陽鄉林長辦負責人翁發毅對2024年7月底的一次救援記憶猶新。“那天下午三點多接到報警,兩個從重慶主城來的游客頭天凌晨進山,結果在突然而來的雨霧中迷路了,其中一個失溫,一天沒吃東西,好不容易找到點手機信號打出求救電話。”
翁發毅立即組織鄉政府、衞生院、村民,與巫溪縣白果林場救援隊匯合,鑽進深山搜尋三個多小時,才找到幾乎虛脫的兩人。“近十個人,來回六七個小時,這才把人安全救下來。”
檢察出擊
以公益訴訟破局執法困境
由於非法穿越線路橫跨巫山、巫溪兩縣,甚至延伸至湖北神農架林區,案件線索被迅速移送至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下稱“二分院”)。3月24日,二分院依法立案審查。
“這個案件難點在於,違法行為橫跨兩個行政區劃、兩個不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管主體多,容易形成‘九龍治水’的困境。”二分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副主任鄧夏道出了辦案初期的棘手之處。
通過一線走訪,檢察官們勾勒出清晰的非法穿越地圖。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三個主要入口——巫山當陽鄉、巫溪雙陽鄉及湖北神農架大九湖中,從當陽鄉背風溝出發的路線因路程最短、難度最低,吸引了超過八成的穿越者。“這條看似‘捷徑’的路,其實危機四伏。”趙月蘭指出,路線的危險性被嚴重低估,“山高路陡、氣候多變、濃霧常見,還有黑熊等野生動物活動。”
調查還暴露了執法困境。陰條嶺和五里坡保護區屬於市林業局直管,其管理事務中心作為事業單位,沒有執法權,只能勸返。而市林業局執法支隊遠在主城區,難以及時處置偏遠山區的非法穿越問題。
“守護好重慶‘最高峰’必須打破區域和部門壁壘,形成監管合力。”重慶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程天民説。在市檢察院指導下,檢察機關發揮“一體化”辦案優勢,由二分院與市林業局進行磋商,巫山、巫溪兩縣檢察院則同步向屬地林業、環保部門和鄉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職。
4月,一場由二分院組織的磋商會議召開,林業、環保、網信、保護區管理機構及屬地政府坐在一起,共同剖析問題,商討對策。這次會議,為後來的聯合整改奠定了堅實基礎。
協同治理
從“人防”到“技防”的立體防線
共識一旦達成,行動迅速展開。
7月,由重慶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正式形成《關於非法穿越陰條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問題整改方案》。一場多部門、跨區域的協同治理戰役,在秦巴山區全面打響。
“人防”網絡迅速織密——
在非法穿越的主要入口——巫山縣當陽鄉太平山,陰條嶺和五里坡保護區共建太平山管護站,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巫溪縣林業部門也在白果林場安排了固定護林員。“林業+公安+鄉鎮”的常態化聯合巡查機制建立起來,一支66人的專業巡護隊伍,規劃了62條巡護路線,像移動的哨兵,守護着青山綠水。
“技防”手段精準賦能——
保護區內,18套監控設備、229套電子圍欄悄然覆蓋了200多公里重點線路。一旦有人非法闖入,系統會自動報警併發送短信給相關負責人。與此同時,所有進入保護區邊界的手機,都會收到普法短信。今年以來,這樣的短信已發送70多萬條。紅外相機如同“天眼”,實時監控着野生動物的通道和人類活動的痕跡。
跨省協作築牢屏障——
通過渝陜鄂“三省七院”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案件信息可迅速移送至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檢察院與竹溪縣檢察院。
神農架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吳友奎帶隊到與陰條嶺接壤處調查核實,將情況通報給屬地鄉鎮和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我們配合重慶方面,入戶開展法治宣傳,發布公告,明確禁止非法穿越和處罰措施。”吳友奎&&,兩地檢察機關已建立常態化信息通報和聯合巡山機制。
清源普法雙管齊下——
大規模的普法宣傳在巫山、巫溪和神農架等地展開。檢察官、林業工作人員走進農家樂、旅館,與經營主體簽訂責任書,嚴防他們為非法穿越提供便利。
11月12日,巫山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陳定春和譚力中,聯合當地林業、環保工作人員,深入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日常巡查。
青山迴響
法治守護下的生態與未來
整改效果是顯著的。
“過去從背風溝進山的人絡繹不絕,現在太平山保護站建起來,光勸返就50多人次,非法穿越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張克太的語氣中帶着欣慰。高山草甸有了喘息之機,珍稀動植物重新擁有了寧靜。
執法困境也在探索中破冰。重慶市林業局正探索將執法權下放至保護區所在地的地方林業部門,以期更高效地制止違規行為。
在西南大學司法鑒定所植物類案件司法鑒定專家劉世堯看來,這場守護“最高峰”的行動具有更深遠的示範意義。“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最後避難所’。”劉世堯説,“非法穿越帶來的不僅是垃圾和踩踏,更是對生態鏈的擾動、對科研的干擾,甚至可能引發森林火災。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通過公益訴訟撬動了行政、司法、科技、社區等多方力量,為我國自然保護區保護提供了一個可複製的‘重慶樣本’。”
更重要的是,“保護優先、依法有序”的生態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
巫山當陽鄉里河村村幹部葉世偉感受最深:“以前村裏人覺得外人來爬山是好事,現在大家都明白了,這是破壞,而且一出事就要全村出動去救援,太危險了。現在我們都是‘監督員’。”
重慶之巔的雲海依舊在群山間翻涌,不同的是,這片珍貴的綠色凈土,在法治的堅定守護下,正迎來更加安寧、更具生命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