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題共答 川渝協同創新凝聚強大合力-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8 08:53:14
來源:重慶日報

同題共答 川渝協同創新凝聚強大合力

字體:

  巴蜀大地,創新潮涌。

  建設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川渝兩省市共同肩負的重大責任。

  2020年以來,川渝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同題共答,一體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協同創新邁出新步伐,賦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布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

  着力提升川渝科技策源協作功能

  橋梁和隧道是城市交通的“動脈”,其安全性直接關係到出行安全和經濟發展。

  由招商局重慶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牽頭建設的數字交通智能安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是今年新認定的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之一。圍繞交通基礎設施“主動安全智能感知”“安全應急智能管控”等四大重點方向,雙方正聯合共建單位,加快攻關。

  同樣,作為首批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之一,由重慶醫科大學和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聯合建設的代謝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在過去兩年,重點針對冠心病、原醛症、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足病四大方向展開深入研究。如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已實現研究數據、病理樣本等資源共享。

  高能級創新平台是原始創新的“策源地”,也是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2020年以來,川渝加快構建“1+6”川渝協同創新體系,布局建設各類高能級創新平台,着力提升科技策源協作功能——

  建設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28個,打造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11家。

  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大規模分佈孔徑深空探測雷達一期等建成投用,開工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重大科技項目;中新(重慶)超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等創新數據和算力相互開放,協同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如今,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全面成型起勢,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已納入國家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布局,將讓川渝兩地的創新資源進一步“抱團發展”,更好地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

  高校研究團隊異地“安家”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搬到了新的中試場地,我們的研究成果距離産品化又近了一步!”近日,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以下簡稱遂寧研究院)副院長李存璞興奮地説。

  “我們團隊對鋰硫電池的相關技術研究由來已久,並在電池電極材料、電池本質安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李存璞説,不過,這些成果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還需要經歷小試、中試等環節和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因此,他們希望與企業合作,到産業應用場景中去驗證和改進。

  遂寧是國內率先入局鋰電産業的城市之一,為進一步提升産業能級、保持領先地位,遂寧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加碼。

  雙方“一拍即合”,有了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的想法並最終落地。

  2021年10月,遂寧研究院掛牌成立,由重慶大學與遂寧市政府共建。

  隨着自主設計的國內首條鋰硫電池中試生産線建成,如今,遂寧研究院在新一代鋰硫電池方面陸續取得多項進展,加快推動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産品化、産業化。

  電子科技大學則在重慶“安了家”,成立重慶微電子産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重研院),並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園,將電子科大的人才和學科優勢,與重慶的産業基礎相結合,助力成渝地區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産業高地。

  成立5年來,重研院與重慶本地龍頭企業深度綁定,促成諸多科技成果在重慶轉化。例如,華潤微電子與重研院相鄰,近年來,雙方互動十分頻繁,還簽訂了産學研合作協議。“老師和學生隔三岔五就往企業跑,深入産業一線,共同解決技術難題。”重研院副院長劉益安説。

  5年來,川渝聯合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257項,形成碳基集成電路工藝器件、時速400公里高速列車節能輔助駕駛系統等一批創新成果。

  “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構建協同高效開放包容的新生態

  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啟動建設,成渝地區“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雙千”計劃(以下簡稱“雙千”計劃)啟動實施。

  該中心是全國首個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將整合成渝兩地要素資源,深化成渝地區與共建國家的技術轉移和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雙千”計劃則將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實施千項科技交流合作項目,支持千名青年科學家雙向交流,推動成渝地區加快打造成為面向“一帶一路”的對外交流中心和引領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合作重要樞紐。

  兩年前,在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成渝地區啟動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如今,成渝地區的“國際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近日,西南大學中國—匈牙利食品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發布了特色食品技術、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其研發的發酵辣椒優化工藝在新疆産銷826.7噸、創收778.7萬元。

  重慶郵電大學工業物聯網“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攻克了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等關鍵技術難題,其研發的網絡測試平台,目前已為近40家中韓企業提供物聯網測試檢測服務。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川渝還發布了技術創新成果清單,涵蓋車規級立體視覺芯片及軟硬體産業化等50項創新成果,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醫藥健康、空天等新質領域,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其中3項成果已成功出海。

  未來,成渝地區將進一步突出“科技+産業”主題,不斷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推進成渝地區“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