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南武陵鄉風美丨黔江濯水鎮900余件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實現零上交-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7 09:03:40
來源:重慶日報

渝東南武陵鄉風美丨黔江濯水鎮900余件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實現零上交

字體:

  “太感謝了,要不是你們出面,這起糾紛不曉得何時才能解決。”前不久,黔江區濯水鎮“天理良心調解室”,市民付強(化名)拉住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事情是這樣的:今年10月的一天,大風吹落了一家餐飲店的廣告牌,砸中了付強停在路邊的小轎車。他找到店主,對方以“風刮的,又不是我讓它掉的”為由回懟,雙方不歡而散。付強修了車,拿着5000多元的賬單找到店主,對方仍一次次推諉。

  劍拔弩張時,雙方來到“天理良心調解室”。在調取監控、還原事實後,調解團隊對責任進行判定。民警説:“我們濯水祖祖輩輩講‘天理良心’。廣告牌挂出去,不能只挂上就完了,還得時常看看它安不安全。”

  法官援引民法典,明確懸挂物管理責任,並闡釋:“法律規定了管理責任,也倡導誠信友善的價值觀,這與古鎮傳承的訓誡相通。付先生未在停車位停車,於理有虧;店家維護不足,於法有責。”

  司法所調解員則依據維修清單,在分清主次責任基礎上,進行了賠償界定,糾紛最終化解。

  “如今,有矛盾去‘天理良心調解室’,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黔江區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天理良心調解室”的打造,源於當地一塊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所立的“天理良心”碑。濯水是古商運碼頭,先人立此碑,旨在警示商人經營與處世皆須恪守天理良心。

  為了將“天理良心”蘊含的百年訓誡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1年,濯水鎮結合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成立了“天理良心調解室”。

  為了打造“天理良心”育鄉風品牌,去年,當地對“天理良心調解室”進行升級改造,並提取《濯河壩商賈規條》“交易無欺循天理”、《石雞坨陶譜》“制器尚誠問良心”等誠信文化元素,提煉古今同脈“天理良心”文化,創新融入村規民約、行為準則、糾紛調解等,為構建文明鄉風注入更多精神注腳。

  如今,“和為貴”“理為先”“誠為本”的百年箴言已納入村規民約。通過“天理良心調解室”,該鎮調處矛盾糾紛9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8%,實現矛盾糾紛零上交。“做事須循天理、為人且問良心”的文明鄉風,已在當地蔚然成風。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