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 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7 10:37:05
來源:長壽新聞網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 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字體: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5)

  清晨7點,薄霧如輕紗般籠罩在萬頃碧波的長壽湖之上,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湖岸邊,上百根釣竿蜿蜒排開,釣友們正忙碌地調漂、挂餌、拋竿;湖中心,一艘艘小船載着釣友駛向遠處的小島,那裏有更好的釣位;不遠處,農家樂、民宿升起了嫋嫋炊煙,正在為一天的營業做準備……長壽湖的一天,在釣友和農家樂民宿老闆們的忙碌中開啟。

  對湖邊居民而言,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場景。然而,在這看似平常的場景下,一個上億元的綠色産業和新經濟形態正在興起。

  被譽為“西南明珠”的長壽湖,如何利用一根魚竿“撬動”上億元的産業?“魚竿經濟”的密碼在哪?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2)

  一位難求,一竿一線帶來的千萬級産業

  長壽湖西岸,魚線劃破如鏡的湖面,激起圈圈漣漪。陳明正專注地盯着橙色的浮漂,身旁的魚護裏游動着兩條銀光閃閃的翹嘴魚,這是他幾個小時耐心守候的成果。

  “我辦了垂釣證,一年交800元,隨時都能來這片‘天然釣場’。”這位來自重慶主城的工程師幾乎每週都會開車來長壽湖垂釣,“這裡魚種多,環境好,開車1小時也覺得很值。”

  在長壽湖,像陳明這樣持證的垂釣者累計已達5.6萬人,每年到長壽湖垂釣人數超過8萬人次。一根普通的魚竿,卻給這片得天獨厚的天然水域帶來了一個千萬級的綠色産業。

  “長壽湖是‘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水利工程,形成的獨特水域生態系統孕育了翹嘴、鱖魚、鯰魚等32種野生魚類,是名副其實的‘天然釣場’。”長壽區浩湖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湖公司)總經理張超站在湖邊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指着星羅棋佈的釣位介紹道。窗外,10萬畝水域在朝陽下波光粼粼,200多個大小島嶼點綴其間,宛如仙境。

  2011年,浩湖公司正式成立,長壽湖垂釣管理邁入專業化、系統化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制定統一的垂釣規則、劃定垂釣區域、規範垂釣行為等舉措,有效解決了以往的管理難題。

  “沒想到第一年就辦了4000張垂釣證。”張超翻着手中的報表,數據顯示來長壽湖釣魚的人數逐年攀升,每到周末節假日,好的釣位更是一位難求,有的釣友天不亮就出發來佔釣位。如今,全年辦理釣魚證的人數達3000人,銷售垂釣次票達6萬多張,休閒垂釣收入突破700萬元,加上釣友們購買漁具、餌料和吃飯的費用,一年帶動的直接消費超過一千萬元,張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垂釣證不只是一張門票,更是一份服務承諾。”在張超看來,辦證者不僅能在長壽湖釣場享受專業釣位,還能獲得應急救援和保險服務。公司配備了100多名巡邏隊員,專責提供應急救援與保險服務,讓釣友安心、盡興。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1)

  休閒垂釣,帶活周邊農家樂200家

  “上邊就是農家樂,帶着家人來也可以耍一耍。”“湖邊還有不少地方可以露營,小孩可以到水邊玩玩。”記者在和陳明閒聊的時候,周圍的釣友湊上來説道。

  湖岸邊不遠處,“望湖魚莊”的老闆娘周麗華正在接聽預訂房間的電話。她的農家樂坐落在湖邊高地上,推窗見湖,滿目蒼翠。

  “客人最喜歡我們這裡的自然環境。”周麗華説,很多釣友&&,就算釣不到魚,來這裡住兩天也覺得值。

  10年前,周麗華還只是一名普通的漁家婦女。看到越來越多的釣友需要吃飯休息,她將自家房屋改造成農家樂。“現在有12個房間,每個房間都能看到湖景,周末至少要提前半個月預訂。”周麗華説,她如今年收入超過30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隨着垂釣客群的不斷增長,湖岸的農家樂持續擴容升級。曾經零散分佈的農家餐館,如今已發展為集餐飲、住宿、垂釣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特色業態,成為承接垂釣客流、帶動村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服務品質也同步提升,從基礎的餐飲住宿到定制化的垂釣套餐,再到採摘長壽柚、長壽湖血臍等本地特色的文旅組合産品,農家樂已成為展現長壽湖鄉村風貌的“窗口”。

  “很多釣友都是全家一起來,白天釣魚,晚上吃湖魚宴,第二天還會去周邊採摘。”周麗華的丈夫負責帶領釣友找釣點,兒子大學畢業後也回家幫忙,“我們要讓客人來了就不想走。”

  沿湖兩岸,像“望湖魚莊”這樣的農家樂和民宿已有近200家,直接帶動就業超5000人,每年給當地村民帶來近8000萬元的收入。這些遍佈湖岸的農家樂,不僅見證了長壽湖從“養魚賣魚”到“以漁促旅”的轉型,更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産業發展的紅利。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3)

一根魚竿“撬動”億級産業解鎖長壽湖的“魚竿經濟”密碼 (4)

  賽事IP,帶動文旅消費升級

  金秋十月,中國長壽湖釣魚大師賽在長壽湖漁文化村火熱舉行。60支隊伍、近500名專業釣手和釣魚愛好者齊聚長壽湖,揮竿競逐,竿彎如弓,魚躍水面。最終王越紅、周賢平組合以150斤總漁獲摘得桂冠,捧走2萬元冠軍獎金。

  “長壽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賽事選擇這裡的關鍵原因。”張超指着湖岸線自豪地介紹,“你看這長達7公里的天然釣&,水質清澈,水深適中,可以同時容納2000名選手同場競技。這是任何人工釣場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自2020年起,浩湖公司開始舉辦垂釣大賽,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四屆比賽。隨着賽事升級為國家級一類賽事,賽事IP如磁石般吸引全國釣友,讓垂釣競技成為引爆文旅市場的核心IP。

  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成為長壽湖産業發展的破局點。

  賽事期間同步舉辦的美食節、音樂節等活動,吸引游客達10萬人次,拉動消費數百萬元,讓“垂釣競技+休閒體驗”的融合模式落地見效,實現了“以賽聚人、以人興旅”的良性循環。借助賽事影響力,長壽湖這個“天然釣場”的知名度更是傳遍了全國。

  從一張釣魚證的規範管理到一場大賽的千萬曝光,從一間農家樂的升級迭代到一次流量合作的實效轉化,長壽湖以垂釣為媒,成功激活了生態、文化、旅游的多元價值。張超&&,浩湖公司將繼續深耕休閒漁業産業,推動賽事IP化、服務標準化、體驗多元化發展,讓長壽湖這顆“西南明珠”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記者 李輝)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