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雲端履職聚合力 雙向賦能惠民生-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7 16:30:26
來源:綦江區融媒體中心

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雲端履職聚合力 雙向賦能惠民生

字體:

  “星月國際南區小吃街至登科府坡下主幹道車輛違停導致交通擁堵。”10月28日,綦江區通惠街道市民陳女士在“到綦江”客戶端“融媒問政”平台留言後,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迅速聯動入駐平台的綦江區公安局劉牛委員,跟進問題處置並監督整改。10月30日,綦江區公安局交管支隊針對性開展違停整治,綦江區城市管理局同步在重點區域加裝了隔離設施保障行人安全,困擾群眾的出行問題得到了化解。

  這樣的高效回應與處置,在綦江已是常態。作為重慶市政協首批授牌的市級委員工作室之一,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以“媒體+委員”為引擎,搭建雲上問政、雲端直播、雲端展示平台,打通新聞生産鏈與政協履職鏈,助力民生訴求有人應、農特産品有銷路、綦江故事廣流傳,成為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推動者。

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策劃並參與年貨節直播活動。(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供圖)

  雲上問政閉環發力 民生訴求“快響應”

  菜市場活禽交易擾民、公路隔離樁設置不合理、背街小巷路燈缺失……這些群眾身邊的“小事”,在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的推動下,都能得到精準高效解決。

  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牽頭委員、綦江區融媒體中心文圖編輯部主任金方霞介紹,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充分發揮“媒體監督+委員協商”雙向優勢,邀請政協委員入駐“到綦江”客戶端“融媒問政”平台,搭建專屬“委員協商”通道。平台不僅公開所有問政內容,還實時顯示辦理進度,實現群眾指尖提問、進度隨時查看、結果及時反饋。

  “經分類梳理的問政信息,會轉交給對應部門跟進,同時也會反饋給入駐委員全程協商督辦。”“融媒問政”平台工作人員吳文藝介紹,目前全區96個街鎮部門已全覆蓋入駐,190餘人的專屬工作隊伍確保“訴求有人聽、事情有人辦”。

  為避免“轉交即收尾”,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構建起“群眾訴求—部門回應—媒體追蹤—委員評議”的閉環管理體系。依託綦江區融媒體中心資源,在綦江綜合頻道開設《今日關注》輿論監督欄目,對滿意度低、整改不力的訴求進行跟蹤採訪、曝光;在《綦江日報》推出《民生直通車·問政》專欄,宣傳展示高效辦結的案例。同時,邀請政協委員對部門答覆時效、整改成效開展評價,倒逼責任落實。

  “通過閉環機制,群眾訴求平均辦結時長從5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工作日,最快1小時就能辦結。”金方霞説。截至目前,通過“委員協商”通道已解決群眾訴求240件,辦結率高達99.6%。

綦江區政協委員徐露(右二)參加直播活動。(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供圖)

  雲端直播多維聯動 特色産品“賣全國”

  “綦江農民版畫兼具濃郁的民間風情與生活氣息,這款冰箱貼就融入了這份特色,顏值和實用性直接拉滿。”今年5月,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委員、綦江區融媒體中心主播王程程與綦江農民版畫院院長劉月搭檔直播,短短1小時,冰箱貼、包袋等文創産品便售罄斷貨。

  這場直播是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雲端直播”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該委員工作室運用鄉村振興“四級直播體系”,以200余名政協委員、企業家為支撐,以500余名駐村工作隊員、本土人才、致富能手、農村鄉賢為依託,以本地30名正能量網絡大V為補充,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千人主播團隊。同時,聯動各方共建洪崖洞直播間、農博城直播間、鄉村壩壩直播間等21個特色場景,讓直播既有“流量氣場”又有“鄉土氣息”。

  一年來,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累計策劃助農直播100余場,不僅助推中壩村、紅岩村、花壩村等鄉村“破圈”走紅,更讓飯遭殃辣椒醬、東溪豆腐乳、安穩羊肉等土特産走向全國。這股直播勢能還帶動綦江首屆米粉節全網關注度破億,北渡魚等9道菜品成功入選“渝味360碗”。

  雲端展示矩陣發聲 綦江故事“傳千里”

  一年來,該委員工作室以“媒體+”為引擎,鏈結中央、市級及區域媒體資源,利用全方位傳播矩陣,圍繞首屆綦商大會,開展“聚綦商 興綦江”主題報道,策劃34期“綦商故事”,通過深度採訪,挖掘企業及企業家創新創業典型,在綦商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不僅如此,綦江媒體委員工作室還參與策劃和開展了“鄉村行 看振興”“新質生産力”“改革看綦江”等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現綦江資源型城市轉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實踐;聯動渝川黔媒體聯盟,助力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沿線媒體矩陣,開展“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尋跡”主題採訪,讓綦江的發展故事、治理經驗、文化魅力廣泛傳播。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媒體+委員’雙向賦能模式,讓履職更精準、更高效,為綦江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智慧與力量。”金方霞&&。(楊晨)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