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發到應用的全鏈條政策支持,到“真金白銀”的資金扶持,重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破解創新藥産業發展瓶頸。
11月14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重慶市全鏈條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政策吹風會,解讀涵蓋25條具體舉措的創新藥支持政策。
該政策旨在打通創新藥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産業鏈瓶頸,加速創新藥開發應用進程,助力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産業高地。到2027年,重慶力爭每年獲批上市創新藥1—3個,創新藥總數達到10個,培育産業創新綜合體、高能級創新平台和創新藥産業集群各3個。
全鏈條政策支持
破解産業發展瓶頸
創新藥研發具有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等特點,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領域。重慶此次&&《若干措施》,以全方位的資金支持為創新藥企業注入強心劑。
在研發環節,對符合科技重大專項支持要求的1類創新藥、2類改良型新藥和生物類似藥項目,按照臨床前研究、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四個階段分別立項,分步分階段給予項目經費支持,單個項目最高支持1000萬元,累計最高支持1700萬元。
完成研發並實現産業化後,將給予額外獎勵:對每個創新藥獎勵1000萬元,改良型新藥、生物類似藥每個獎勵500萬元,中藥經典名方産品每個獎勵100萬元。對於成功實現市場開拓的創新藥,其成果海外權益許可交易可按首付款的3%獲得最高500萬元獎勵。
政策支持還延伸至醫藥外包服務領域。對新建的CRO(合同研究組織)、CDMO(合同研發生産組織)/CMO(合同生産組織)醫藥外包服務平台項目,給予不超過固定資産投資額20%、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開展服務的CRO、CDMO/CMO平台,按年度合同金額的3%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除了資金支持,重慶還着力破解制約創新藥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針對臨床試驗環節普遍存在的“倫理審查慢、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重慶推行倫理審查改革,實行區域內醫療機構協同倫理審查和結果互認。
重慶將臨床試驗申報、內部立項與倫理審查由“串聯”改為“並聯”同步推進,這一改革有望將創新藥臨床試驗啟動周期從35周縮短到25周以內。
為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工作者參與臨床試驗的積極性,政策明確提出將臨床試驗主持項目、創新藥臨床綜合評價和創新藥上市後評價等臨床研究項目視同市級科研項目,將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納入科研績效考評範圍。
創新藥成功上市後,常常面臨“進院難”問題。為此,重慶創新性地提出編制“創新藥應用清單”,清單內産品享受快速挂網,確保15個工作日內完成。醫療機構在清單更新後1個月內召開藥事會,按“應配盡配”原則配備入院。政策還明確,醫療機構不得以用藥目錄數量、品規、藥佔比等為由,限制創新藥應用清單內産品入院。
構建産業生態體系
培育核心競爭力
在提供直接政策支持的同時,重慶還致力於構建覆蓋人才、技術、資本、園區的全鏈條産業生態體系,為創新藥産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若干措施》提出,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建好用好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大力引進創新藥人才和團隊,吸引海內外生物醫藥人才來渝轉化成果、創業成長。
順應技術發展趨勢,重慶將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生物醫藥産業,在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生産製造等關鍵環節開展智能體開發和場景應用,打造“人工智能+制藥”公共服務平台,構建醫藥“産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
在投融資領域,重慶將強化投融資支持,加快構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生態,發揮國有資本耐心資本作用,支持設立投資並購基金,推動醫藥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
另外,重慶將着力打造重慶國際生物城創新藥生態圈、兩江生命科技城、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石板大健康産業園等專業化産業園區,形成産業集聚效應。
作為全市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核心載體,重慶國際生物城目前已聚集項目超130個,在研的創新藥物達56個,其中13個是國家1類新藥,22個已進入臨床階段,7個進入Ⅲ期臨床,一批具有“全球首創”“國産替代”潛力的成果正加速投産上市。
今年9月24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西南分中心在重慶正式揭牌。該中心將審評諮詢服務“前置”到研發階段、“下沉”到生産一線,將有力推動重慶及整個西南地區藥品和醫療器械産品上市、研發創新和産業聚集。
重慶還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支撐創新藥發展。全市現有三甲醫院57家,其中兒童、腫瘤、中藥等臨床試驗水平西部領先。現有藥物臨床試驗機構41家,累計備案專業279個,備案PI(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者)618人。
創新成果集中涌現
産業發展勢頭強勁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重慶創新藥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始進入密集收穫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重慶創新藥領域捷報頻傳:智翔金泰的賽立奇單抗注射液去年成功上市,實現重慶市創新藥“零”的突破。
11月7日,精準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家1類生物新藥普基奧侖賽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此外,智翔金泰的另一款創新藥——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GR1802注射液,於2024年8月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其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高達7.12億美元,展現出重慶創新藥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重慶有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創新藥項目42個,已上市創新藥3個。創新藥産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持續完善的産業支撐體系: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技術平台13個,正全力打造環重慶大學、環重慶醫科大學等6個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金鳳實驗室、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重慶信息與智慧醫學研究院等由院士領銜的高能級平台正積極發揮作用,有效提升重慶的創新策源能力。(記者 佘振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