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裏有乾坤 重慶小面進發千億藍海-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4 15:01:49
來源:新華網

一碗麵裏有乾坤 重慶小面進發千億藍海

字體:

喚醒重慶人一天的,往往是一碗麻辣鮮香的小面。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14日電(劉磊)人們常説,“碗中天地寬,面裏扭乾坤。”對於面,中國人總是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懷。

  “老闆,來二兩小面!”“要得,幹溜哈!”11月14日,第五屆重慶小面文化節如期而至。大渡口區九宮廟步行街上,師傅們揮勺如舞,食客排成長龍,小面的味道裹着鼎沸的人聲交織成動人的煙火氣。

  在這座素以米飯為主食的山水之城,很多重慶人的一天,卻往往是從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面開始的。

  街邊梯坎、黃桷樹下,一個棚子、幾張桌子、幾條板凳組成的簡易小攤裏,一碗重慶小面端上桌,油辣子、花椒、蔬菜蕩漾着誘人的香氣,氤氳出具體鮮活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一個長期、多元、龐大的市場。

  近年來,隨着産業不斷提檔升級,以麻辣鮮香為特色的重慶小面越做越大,2024年,重慶小面全産業鏈産值超560億元。從沿街叫賣的地方美食到飄香全國的預包裝産品,再到乘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東風出海的“中國味道”……圍繞“千億IP品牌、萬億産業平台”發展目標,一碗重慶小面正釋放出“舌尖經濟”的澎湃動能。

11月14日,第五屆重慶小面文化節現場,市民排隊品嘗小面。新華網發

  一碗小面,融入山城文化的魂

  1200萬碗,這是重慶日均小面銷售量。換算下來,幾乎每三個重慶人,每天至少要吃一碗小面。

  這份熱愛,嵌入了山城的基因裏。

  時光回溯百年。明清時期,賣面的巴渝漢子總是肩起一根扁擔走街串巷,一邊挑着炭爐,一邊挑着各色的面與作料,穿梭叫賣於大街小巷。後來,小面則從小販的肩頭,換到了街邊攤鋪。時至今日,重慶全城分佈着約8.6萬家小面門店。

  其實,狹義上的重慶小面指的是麻辣素面。除了麵條外,只添加青菜和作料,再倒上一勺經過數小時熬製而成的麵湯,一碗色鮮味美的小面就此出爐。

  重慶小面看似簡單,卻與這座城市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契合之處。

  幹溜、寬湯、帶青、紅湯、清湯、提黃、白提,一碗小面能衍生出不同的吃法,把重慶人對吃的講究表達得淋漓盡致。小面裏也藏着重慶人的性格,麻得直率,辣得痛快,恰如山城百姓爬坡上坎的韌勁。

  深厚的情感認同,使小面從飽腹之食昇華為城市的文化圖騰。

  在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的育成中心內,坐落着重慶唯一以小面為主題的博覽館。全息投影復刻着挑擔叫賣的舊時光景,交互屏幕演繹着調料製作的民間智慧……漫步其間,就像開啟了一場探尋小面歷史的奇妙之旅。不遠處的金鰲山上,重慶小面體驗中心目前也已完成建築主體施工,待內部裝飾、修繕完成開放後,將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小面製作體驗。

  與此同時,重慶持續發力打造小面爆款産品,並連續多年高規格舉辦小面文化節,不斷挖掘與傳播這碗麵背後的文化故事。

  豐富載體、講好故事,在重慶,“小面+文化”“小面+旅游”正蔚然成風。

  “聽説沒吃過小面,等於沒到過山城!”不少來渝旅游的外地人,都會問一個問題——“到哪能吃到一碗正宗的重慶小面?”

  “游客打卡重慶,除了火鍋以外,最喜歡的美食就是小面。節假日旅游景點周邊的小面館銷售額平均提高50%。”重慶市小面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碗重慶小面成為外界感知重慶溫度、讀懂山城文化的“味蕾窗口”。

近年來,大渡口區加大科技研發,推出多款口味地道的重慶小面預包裝産品。新華網發

  一碗小面,鋪就産業躍升的路

  然而長期以來,重慶小面業態高度依賴線下,品牌分散、標準不一,導致線上銷售佔比低,這些成為制約小面産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因素。

  “重慶每年有1億的過夜游客,我們堂食的小面好吃,但是卻帶不走,市場需求的呼聲很大。”業內人士説。

  遺憾之中孕育着機遇。幾年前,大渡口區從柳州螺螄粉火爆全國中嗅到發展商機,開始進行重慶小面的工業化嘗試。

  在測試了幾十種麵粉後,2020年底重慶首條半幹面標準化和預包裝小面生産線,在重慶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用。半年後,大渡口區也在全市率先舉起打造重慶小面産業基地的大旗,成立重慶市小面産業園,聯動一二三産業優勢資源,着力打造“可以帶走的重慶小面”。

  “推動重慶小面工業化産品由中低端向高端邁進,關鍵是聚集一批原材料供應、生産包裝、銷售配送、研發設計上下游企業,實施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製造。”在大渡口區相關負責人看來,以工業化的理念、互聯網思維重新謀劃重慶小面,便能發現藏在其背後的千億級“産業藍海”。

  目前,重慶市小面産業園成功吸引80余個企業入駐,聚集了一批優質生産加工、品牌連鎖企業,其中10億以上企業1家、5億以上企業3家。

  同時,為推動行業科學發展,大渡口區與重慶市食品藥品檢測研究院、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搭建重慶小面檢測、研發等公共服務平台,協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

  為保持重慶小面的純正味道,大渡口區還以重慶小面工業化促進會為主體,牽頭制定併發布了重慶小麵糰體標準、生産技術規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等10余項行業規範,覆蓋了小面産業的全流程、各環節。

  政策不斷加碼,驅動産業持續創新。

  “我們制定了重慶小面産業專項獎扶政策,並與相關企業在大渡口區建設投資綠色通道,助力以小面産業為主的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重慶小面産業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14日舉行的第五屆重慶小面文化節開幕式上,大渡口區與四川航空、工商銀行、重慶工業促進會等達成合作協議,將攜手從航空渠道、金融支持、線下零售等維度,為小面産業搭建“産、銷、服”一體化生態網絡。

重慶小面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樞紐走出國門。新華網發

  一碗小面,看見重慶外向的心

  如今,一碗便於攜帶、隨時可嘗的重慶小面,不僅走向全國餐桌,更打開了國際市場。

  分揀、標記、打包……11月是電商銷售旺季,在大渡口區城市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熟練打包着重慶小面預包裝産品。這些産品將通過國際物流,送到國外客戶手中。

  一根麵條,串聯東西。

  美國洛杉磯,當地超市貨架上這兩年出現了辣子雞風味重慶小面的身影。

  “從目前終端銷售情況來看,重慶小面深受海外市場歡迎。”該小面産品廠家重慶雍禾記的負責人何浪介紹,公司已取得FDA認證,産品成功入駐開市客、大中華、Ocean Bomb等海外賣場。

  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的重慶具有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近年來,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樞紐,大渡口區金牌幹溜、辣來主義等多家企業的重慶小面預包裝産品,累計銷往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年銷售額超4000萬元。這一充滿重慶大街小巷中的味道,正在飄香全球大市場。

  重慶小面“走出去”的步子也越來越快。“我們還組織企業參加亞歐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大型展銷活動,將小面預包裝産品打造成展示重慶文化的明信片和特色伴手禮,進一步提升重慶小面國際知名度。”重慶小面産業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前,重慶小面正處於産業能級提升、跨越發展的關鍵節點。”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將在服務消費“十五五”規劃中,推動重慶小面與其他服務領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推出“小面+”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

  “作為重慶小面産業的重要承載地,大渡口區將持續把以重慶小面為主的食品農産品加工産業作為全區主導特色産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今年前三季度大渡口區以重慶小面為主導的麥製品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61億元,預計年末達到100億元;計劃到2027年,全産業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大渡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碗小面,迸發發展動能,撬動消費大市場。昔日“十里鋼城”大渡口,借“一碗麵”推動工業區向綠色食品産業高地轉型的故事,生動詮釋着,當傳統滋味與現代創新交融,市井煙火也能寫下充滿文化魅力與産業活力的新篇。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