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重慶11月14日電(李海嵐)全産業鏈年産值突破560億元,日均銷售超1200萬碗,帶動近50萬人就業……重慶小面已從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成長為百億級特色産業。作為重慶小面産業的重要承載地,大渡口區錨定重慶小面IP品牌、千億産業發展目標。
從“城市符號”邁向“千億産業”,重慶小面如何突圍?11月14日,在2025重慶小面産業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針對行業痛點給出一系列産業升級建議。
“今年前三季度,大渡口區以重慶小面為主導的麥製品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61億元,預計年末達到100億元,計劃到2027年全産業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會上,大渡口區政府副區長劉理國透露。
“重慶小面不缺好味道,缺的是叫得響的品牌。”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鐘耕認為。從數據上看,重慶小面發展尤為亮眼,但也面臨品牌運營意識薄弱、産品同質化嚴重、供應鏈支撐不足、規模效應不足等問題。
針對産業痛點,專家一致認為,品牌建設是首要突破口,需政府、企業協同發力。從政府層面來説,要持續強化區域公用品牌的引領作用;從企業層面來看,特色産業要靠“特”字立足,企業須在差異化、細分化、高端化、品牌化上做文章。
值得欣慰的是,大渡口區的産業發展實踐為行業破局提供了有益借鑒。當地建成200畝重慶小面産業園,聚集紅九九、金牌幹溜等80余個優質項目,形成1家10億級、3家5億級、5家億元級的企業梯隊,還構建了“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雙輪驅動模式,推動重慶小面集體商標註冊,培育的“渝面俠”成為重慶唯一入選全國首批培育名單的公共商標,助力産業躋身國家級“重點地方特色食品産業集群”。
逸馬連鎖産業集團高級合夥人、高級副總裁JACKY博士認為,要讓小面生意從“小打小鬧”做成“規模氣候”,連鎖化升級是打通堵點的關鍵。他&&,小面産業已從單店競爭進入産業鏈生態圈比拼的階段,必須從“千店一面”升級為“連鎖4.0模式”。他建議可從兩方面進行探索:一是門店模式創新,推行“堂食+外賣+零售”三棲融合模式,打破線下門店的物理邊界;二是場景組合創新,採用“旗艦店+快取店+聯名店”的組合形式,旗艦店主打文化體驗,快取店適配通勤人群,聯名店觸達年輕圈層,覆蓋不同消費場景。
作為地方特色美食,重慶小面還需注重文化挖掘與賦能。對此,JACKY博士認為:“美食要走得遠,必須把味覺記憶轉化為文化記憶。”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升級消費場景,創設“小面生活節”,融合非遺技藝展示、本土音樂演出、潮玩周邊等元素,讓吃小面成為沉浸式文化體驗;另一方面打造IP內容矩陣,開發“辣妹子”“面師傅”等動漫形象,製作小面製作技藝、食材溯源等短視頻內容,讓小面元素成為社交平台上的傳播熱點。
專家同時指出,文化賦能還要貼合消費趨勢。鐘耕&&,在雙碳目標、健康消費、數字技術的三重驅動下,麵食産業正邁向“生態協同”階段,企業可研發雜糧小面、低脂澆頭適配健康需求,通過數字化系統提升運營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