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13日電(邵以南)第十一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將於11月19日至21日在重慶市榮昌區舉行。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有關情況。
據了解,本屆論壇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主辦,主論壇開幕式將於11月20日舉行,主題為“綠色·智聯·共贏:驅動畜牧業新質生産力發展”。
11月1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十一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有關情況。新華網發論壇呈現四大亮點 驅動畜牧業新質生産力發展
“在論壇期間,來自全國畜牧領域的院士專家、行業精英,將分享學術成果,交流前沿觀點,探討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共同推動畜牧科技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榮昌區委副書記、區長廖傳錦介紹,本屆論壇活動主要呈現4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服務國家戰略。論壇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動種業振興,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系統研討中國地方豬種源安全保障,專題論證國家西南畜禽智能育種基地建設方案,促進生豬育種創新能力的提升,形成畜牧業“十五五”規劃重要智力支撐成果,推動畜牧科技城建設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
二是更加突出創新策源功能。本屆論壇聚焦推動畜牧産業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創新當前面臨的瓶頸問題,重點圍繞智慧畜牧與綠色技術創新路徑,大數據、大模型、雲AI與畜牧全産業鏈融合,低能耗、低排放的集約化畜牧産業路徑等關鍵內容,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産業運行、智慧應用、市場體系建設等關鍵節點,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碰撞思想、啟迪智慧,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三是更加突出推動産業發展。論壇將深度解讀國家宏觀政策,剖析産業發展趨勢,正式發布並啟動國家畜牧産業技術交易市場,實現畜牧科技成果在線掛牌、價值精準發現、確權規範交易、全鏈條可追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創新成果與産業需求高效精準匹配和對接。同時,圍繞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西南大學等單位的重要科研成果,舉辦畜牧科技成果轉化推介大會,搭建起科研團隊與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的高效對接交流,促進科技與市場、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畜牧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四是更加突出繁榮創新生態。本屆論壇,將發布《促進中國畜牧業綠色低碳發展倡議書(2025)》以及《中國西南山地畜牧業實用技術大全》叢書,全面展示歷屆論壇形成的系列重要成果,以及畜牧科技城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同時,還將舉辦川渝畜牧勞動和技能大賽,屆時川渝兩地畜牧行業的技術能手將同&競技、展示風采。
論壇成果持續反哺 重慶畜牧科技事業攀高逐新
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自2004年由原農業部批准創辦以來,以重慶榮昌為固定舉辦地連續舉辦了十屆,從一場行業學術交流活動,逐步成長為推動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引擎”和“協同平台”。
“在歷屆論壇成果的持續反哺下,全市畜牧科技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孵化出許多行業領先、實用好用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陳勇&&,重慶以生豬、家禽為優勢産業,草食牲畜、蜜蜂為特色産業,以畜産品加工、休閒牧業為拓展産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畜牧業,不斷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確保了畜禽産品供給充足、價穩質高。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重慶市畜牧業累計實現産值3133億元,年均增長5.0%,比“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加快4.7個百分點。截至2025年三季度,“十四五”期間豬肉、牛羊肉、禽肉和禽蛋累計産量分別達到713萬噸、66萬噸、177萬噸和245萬噸,比“十三五”同期分別增長24.3%、5.5%、14.9%和25.2%。
正在打造“畜牧科技城”的榮昌,是我國優秀地方豬種榮昌豬的發源地和主産區。近年來,當地依託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等科研平台,率先在國內構建了“基因庫+保種場+保護區”的榮昌豬三級協同保護體系;通過重點攻關産子率、飼料轉化率、瘦肉率以及肌間脂肪含量等核心育種指標,根據市場消費者反饋,反哺引導榮昌豬育種方向,推動商業化育種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在榮昌豬等優秀地方豬種的保護和專門化品係培育基礎上,集成智能、節糧、替抗、種養循環等技術,在農村推廣50至100頭小單元飼養,生産肉質優良的華係田園豬肉,形成了“華係田園豬”模式,目前已在重慶江津、四川威遠、廣東廉江等17個地區推廣。經專門化品係培育的優秀地方豬生産優質豬肉,價格比普通豬肉高40%以上,每頭豬出欄按120公斤計算,凈效益500元左右。今年10月,“華係田園豬”生産技術集成示範與應用項目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可持續畜牧業轉型領域”全球技術成就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