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經陸海新通道運輸的箱量和貨值從2019年的5.02萬標箱、100.4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5.18萬標箱、466.96億元;通道運輸貨物品類從2019年的80余種,增加至2024年的1200余種,品項達數萬個
● 2024年,重慶經陸海新通道3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運14.46萬標箱,同比增長56%
11月4日,一趟鐵海聯運班列從重慶果園港發出,貨物將在廣西欽州港轉運出海,最終抵達秘魯的錢凱港。
這條路線依託陸海新通道,通過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一次委託、一箱到底、一單結算”全流程貫通,全程耗時較傳統江海聯運縮短15天左右,單箱綜合成本降低約25%。
這趟班列的成功開行,不僅拓展了重慶多式聯運“一單制”適用範圍,也為陸海新通道沿線企業提供了更穩定可靠的物流保障。
這只是陸海新通道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重慶經陸海新通道運輸的箱量和貨值已從2019年的5.02萬標箱、100.4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5.18萬標箱、466.96億元;通道運輸貨物品類從2019年的80余種,增加至2024年的1200余種,品項達數萬個。
作為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重慶一直在持續探索陸海新通道“更優解”。
多式“聯動”
陸海新通道輻射全球
10月初,一批來自泰國的再生紙漿,經鐵路班列抵達江津珞璜港,在完成換裝後,又搭乘水運班輪,經由長江黃金水道運抵永川港。
這又是一次成功的“聯動”——鐵路班列是陸海新通道,水運班輪則是重慶港運行不久的“千里輕舟”。
“千里輕舟”是今年7月重慶推出的創新型貨運班輪服務,以“五定”(定港口、定航線、定班期、定時刻、定船舶)班輪為核心模式,致力於打造長江上游的“水上公交”貨運體系。
如今,兩大物流載體成功聯動,實現了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在重慶的銜接,構建起貫穿“欽州港—珞璜港—永川港”的“海—鐵—江”一體化國際聯運新動脈。
此外,陸海新通道也與中歐班列(渝新歐)攜手,打造出一條串聯東南亞和歐洲的快運路線:東盟快班。
該班列由陸海新通道公司和渝新歐公司共同組織運營,將貨物從東南亞運至歐洲全程約19天,較傳統海運時效提升約50%。目前,該班列已開通德國杜伊斯堡—重慶—老撾/越南/泰國的3條線路,運輸貨物覆蓋整車及零部件、醫藥、電子製造、家電等高端製造業及家居日用品。依託杜伊斯堡的集散分撥能力,班列市場已拓展至荷蘭、盧森堡、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多個歐洲國家。
渝新歐公司相關負責人&&,東盟快班有效串聯歐盟、中國、東盟三大經濟體,為助推通道沿線地區經貿合作開闢了新的路徑、搭建了新的平台。截至今年5月底,東盟快班累計貨值已超1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東盟快班通過整合中歐班列及陸海新通道兩條國際通道資源,逐漸形成完善的班列集散分撥體系,在德國、匈牙利、波蘭、泰國、老撾等超20個歐亞國家和地區布局海外倉超40個,並擁有自主産權海外倉1個。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陸海新通道是一條向“南”的開放大通道,但並非獨立存在。以重慶為中心點,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實現聯動,可以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重慶無縫銜接。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重慶經陸海新通道貨運量、貨值為27.23萬標箱、489.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27%;重慶樞紐通道聯運量14.6萬標箱,同比增長22%。在“聯動”的助力下,陸海新通道對外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81個港口。
積極融入
陸海新通道覆蓋重慶全域
11月5日,一列裝載澳大利亞牛皮紙、新加坡起酥油等貨物的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駛離廣西欽州港東站,開往重慶江津小南埡站。
江津是重慶最早加入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區縣之一。自2019年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常態化開行以來,目前已成功開行進口泰國榴蓮、老撾木薯澱粉,出口東風汽車、吉利汽車、潤通通機等特色運貿一體化班列,形成中老、中老泰等10大通道品牌,鐵海聯運運輸量佔比穩居全市第一。
截至10月31日,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今年累計開行1753列,共運輸87654標箱,累計運輸貨值99億元。
此外,重慶其他區縣也積極融入陸海新通道建設。
梁平以預製菜産業為基礎,不僅開行了陸海新通道預製菜班列,還成立了“陸海新通道——陸海優品預製菜集散分撥中心”,為全區預製菜産業構建“通道+網絡+産業”聯動格局。
墊江與陸海新通道公司攜手,摸排産業情況、了解企業需求、梳理客戶資源,達成了廣西企業通過陸海新通道,將白雲石運至墊江的合作。
沒有鐵路、機場、貨運碼頭和高速公路的渝中,憑藉商貿基礎,落地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以服務的方式推動通道發展。2024年,渝中區圍繞通道開展的跨境結算量突破4200億元。
南川選擇與巴南攜手,借力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讓綠色建築産業與東南亞市場實現“門對門”跨境運輸服務。
……
截至2024年底,重慶全域(所有區縣)融入陸海新通道建設,城口的臘肉、雲陽的臍橙、綦江的摩托等特色産品加速走出國門,國外的木薯粉、礦石、水果等産品相繼進入榮昌、璧山、江津等地。
2024年,重慶經陸海新通道3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運14.46萬標箱,同比增長56%。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經陸海新通道3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共運輸24.49萬標箱、同比增長34%,貨值446.84億元、同比增長28%。
攜手並進
陸海新通道賦能沿線地區
11月12日至13日,2025陸海新通道經濟發展論壇系列活動將在重慶舉行。其間,除將舉行主論壇外,還將舉行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2025陸海新通道航商大會、2025陸海新通道國際物流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這是重慶第三次舉行陸海新通道經濟發展論壇的系列活動,目的是共謀陸海新通道未來發展。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共商共建共享,是陸海新通道發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能夠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通過論壇的系列活動,嘉賓們為拓展通道建設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
比如,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與發展戰略司經濟事務官員王大為提出,陸海新通道要持續強化供應鏈,防範風險;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總幹事格雷伯·斯蒂芬建議,要讓數字技術加速與通道融合,提升通道的競爭力。
正是在這些建議的推動下,陸海新通道種種創新舉措接連涌現。
比如,陸海新通道公司依託區塊鏈技術,建設了“陸海鏈”數字提單平台,讓“一單制”向數字化轉型,不僅縮短了單證處理和流轉時間,還解決了紙質提單傳遞效率低、易篡改等問題。
與論壇的“博采眾議”不同,省際聯席會更像是一場“兄弟會議”,它將簽署了共建協議的“13+2”(西部12省區市、海南、廣東湛江、湖南懷化)省區市召集到一起,探討各自在通道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比如,聯席會議審定的沿線省區市跨區域合作工作方案,確定了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合作平台”,各省區市按照各自情況,選擇不同的主體加入跨區域合作平台中。如今,這一平台已實現“13+2”全覆蓋。
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負責人&&,縱觀全球的物流大通道,只有西部陸海新通道才設有聯席會議機制,其本質就是希望共建通道的各方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重慶將以本次陸海新通道系列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通道建設迭代升級,更好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結東盟、融入全球,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