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方案制定只需5分鐘 重慶“AI+智慧公共交通一體化疏運”完成試點-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2 08:31:49
來源:重慶日報

應急方案制定只需5分鐘 重慶“AI+智慧公共交通一體化疏運”完成試點

字體: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某個節假日夜晚,洪崖洞景區流光溢彩,人潮如織,毗鄰的軌道小什字站卻突然停運,站內排起長龍,人群亟待疏散……

  在以往,這是對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指揮體系的一場嚴峻考驗。然而,在重慶,一個看不見的“AI智慧指揮”正在改變這一切。

  近日,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打造的“AI+智慧公共交通一體化疏運”智能體已完成試點應用。這個城市“交通大腦”將制定公軌接駁應急疏散方案時間,從人工制定的2小時壓縮至5分鐘以內,實現了從“人找方案”到“方案找人”的轉變。

  痛點催生變革:

  當大客流成為城市“甜蜜的負擔”

  作為人口超過3000萬的超大型城市,重慶的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共同構成市民出行的“主動脈”。在節假日期間,如果遇上突發事件,部分核心區域、交通樞紐的瞬時大客流,極易超過軌道交通的承載極限,導致市民游客滯留。

  “比如,軌道小什字站的設計疏運能力約為每小時8000人。在模擬場景中,我們假設節假日客流激增至1.2萬人,這意味着4000人需要其他方式及時有序疏運。”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數智科技部副部長陳凱介紹,“以往依賴人工經驗研判、協調公交運力、設計疏散路線,耗時費力,方案的科學性和效率也難以保障。”

  這樣的情況並不鮮見。陳凱介紹,在跨年夜等節假日以及南濱路舉行無人機表演、馬拉松賽事等大型活動期間,都曾通過公交接駁有效疏運軌道客流。

  AI智慧指揮:

  事前預警事中調度事後復盤

  這個神秘的“AI智慧指揮”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它並非一個孤立的程序,而是面向超大城市公共交通突發大客流場景,進行全流程智慧化運營指揮的智能體。

  首先,是“火眼金睛”的事前智能預警。系統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哨兵”,7×24小時監控交通脈搏,整合軌道閘機刷卡數據、區域客流熱力圖、重要站點的視頻智能分析以及歷史事件信息等多源數據。一旦某車站小時客流超過閾值,或區域人流聚集超過設定值,系統便會自動研判發出預警。“當小什字站實時客流接近6000人時,系統就會提示關注;達到8000人,就建議啟動一體化疏散預案。”陳凱解釋道。

  其次,是“運籌帷幄”的事中智能分析與調度。當預警觸發,智能體就會瞬間啟動,基於歷史客流數據,精準預測疏運人數,分析出乘客主要流向,如大坪、觀音橋、南坪等方向;迅速在電子地圖上搜索周邊閒置的公交運力;幾秒鐘內,生成公軌一體化疏運實施方案。

  “方案會具體指明,軌道乘客應被引導至哪個疏散點,公交基於哪些現有班次或臨時班次進行疏散,甚至細化到各相關人員的協同任務。”陳凱&&,指揮人員確認方案後,將形成處置指令,“一鍵發送”至各運營單位,指令直接下達到車、到人。

  最後,是“溫故知新”的事後復盤分析。疏散結束後,系統內置的效果評估模型,會從公眾投訴、乘客平均等待時間、新增運力與疏運運量的效率比等多個維度進行量化評估,形成案例庫。“當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時,系統不僅能記憶,還能學習,讓方案生成越來越科學高效。”陳凱説。

  從2小時到5分鐘:

  “數字重慶”建設提供堅實底座

  從2小時到5分鐘,這場疏運效率的提升,其意義不僅在於節省了時間,更在於極大降低了公共安全風險,提升了市民游客的出行體驗。

  如此強大的計算和分析能力從何而來?

  答案在於“數字重慶”建設提供的堅實底座。“我們的智能體是自研的,但算力支撐來自政府提供的‘疆算入渝’&&。”陳凱介紹,“疆算入渝”為重慶引入了先進的國産化算力及AI基礎&&,為像公共交通疏運這樣的複雜城市治理場景提供了強大的“腦力”支持。

  目前,“AI+智慧公共交通一體化疏運”子場景已以小什字站為模擬案例完成試點,但這只是開始。“未來,我們將通過拓展,讓系統適配更多複雜場景,比如一個軌道區間的疏散,甚至整條線路停運的疏散。”陳凱介紹,通過不斷迭代,知識庫和案例庫將日益豐富,最終目標是構建起一張覆蓋更廣、響應更快、決策更智能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應急疏運網絡。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