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有力度服務有溫度 企業有依靠市場添活力——重慶文化市場一線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11 16:30:30
來源:新華網

執法有力度服務有溫度 企業有依靠市場添活力——重慶文化市場一線見聞

字體:

圖為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足球場舉行的一場大型演唱會。新華網發(兩江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華網重慶11月11日電(韓夢霖)近年來,重慶營業性演藝市場持續回暖,一場場熱力十足的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活動,折射出“演藝經濟”的活躍,也創造出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來自重慶文旅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全市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觀演人數達293.15萬人次,票房收入約23.8億元,拉動消費約102.3億元。

  營業性演出市場呈現出的強勁活力,背後也跟重慶在構建文化執法監管新機制過程中,推出的一項改革新舉措有關。

  一封不遠千里的感謝信:“演出熱”背後的改革探索

  2024年7月,重慶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以下簡稱“重慶文化執法總隊”)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寄來的感謝信。

  “通過實施演唱會預售制度,我們顯著感受到了市場秩序的改善及商業環境的優化。”寥寥數語間,發自內心的感謝躍然紙上。

  重慶文化執法總隊工作人員在調研中發現,營業性演出多部門審批且時間流程長,不確定因素多,如果等所有相關部門審批完成後,才允許經營單位售票,會導致營業性演出經營風險陡增,甚至出現虧損可能,不利於營業性演出市場的快速復蘇。

  為此,2024年以來,重慶文化執法總隊從優化營商環境角度出發,在充分評估企業經營、政策法規等風險的基礎上,主動約談主辦方、票務方,採取告知承諾和兩次開票的方式,允許演出經營企業在取得文化旅游部門批准文件後,提前預售數量不超過總數85%的50%的門票,待獲得公安部門的批准文件後再銷售其餘門票。

  “2024年,我們共在重慶主辦、執行了7場演唱會,最多單一場觀眾達到3.98萬人次。在重慶推出預售制度後,比以往售票周期多出了2周—3周售賣周期。讓我們可以提前通過市場表現決定是否增減演出場次,增強了運營的預見性和穩定性。”該文化傳播公司副總經理馬鳴彗&&。

  以該公司運營的某次重慶演唱會為例,原本只計劃在重慶演出一場,得益於預售制度,讓他們可以及時掌握首場預售後的訂票情況。“我們當時果斷決定再增加一場演出,結果第二場演出的門票也基本售罄。”馬鳴彗介紹。

  重慶文化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消費者利益,預購演出票後,票款暫由第三方票務平台監管,不得提前將預付票款支付給演出舉辦方,如果演出無法正常舉辦,將按原路徑退還購票者。

  “推出預售制,無疑是對演出行業的一劑強心劑。這一創新舉措極大縮短了演出預熱上架的時間,不僅更好地保護了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也為我們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演出創意和質量提升上,提升演出整體水平和觀眾體驗。”上海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

  另一方面,針對演出市場侵權防控難題,重慶文化執法總隊探索構建知識版權保護和文化市場監管相結合的機制,通過“平台協同、部門聯動、提前介入、全程監管”的模式,規範演出市場秩序,提升版權保護執法監管效能。2025年以來,已累計攔截違規直播信號300余次,下架侵權片段超1000余條。在演出現場,強化聯動巡查,對商鋪、流動攤販兜售盜版製品的行為實施綜合整治,實現“線上防傳播、線下打源頭”閉環管控。

  重慶還首創演出版權“提前介入”機制。在演唱會立項後,第一時間組建指導小組,結合演出規模、場館布局定製版權保護方案,涵蓋風險排查、證據固定等內容,從“事後追責”轉向“事前預防+事中管控”,實現侵權發生率同比降低60%。2025年以來,已為15場大型演唱會(單場觀眾超萬人)提供前置指導,幫助企業規避侵權風險9起,降低企業維權成本。同時,開展演出票務專項整治行動,規範演出票務經營活動,協助相關部門打擊演出票務“黃牛”,有力緩解了熱門演出購票難題。

  據介紹,今年,“重慶構建文化執法監管新機制”的探索實踐獲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司法局“德法相伴 文明相隨”文明執法優秀案例表彰。

劇組在重慶兩江影視動漫文創園取景拍攝。新華網發(兩江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場跨越千里的調解會:從被動執法到主動服務的溫情轉變

  重慶麥芽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從本土成長起來的MCN和短劇製作機構。近年來,麥芽傳媒發展勢頭較好,在國內各城市微短劇領域有較強影響力。

  重慶文化執法總隊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時接到企業反映,由該企業原創的微短劇遭遇了嚴重盜版侵權。原來,一家總部位於杭州市的某網絡平台企業,在未取得授權情況下將麥芽傳媒自製的古裝短劇在某短視頻平台更名後直接播出,並收取用戶費用,僅單部劇目播放量達5000多萬次。發現被侵權後,麥芽傳媒立刻通過政務投訴、發送函件等方式溝通維權,但多次溝通後仍無實質進展,企業深感維權困難。

  “由於對方是行業內的頭部企業,我們跟對方在市場份額和影響力上不是一個量級,靠自身力量去維權,推動起來倍感吃力。”麥芽傳媒副總裁何進説。

  收到企業反映後,執法總隊立即開通網絡侵權舉報“綠色通道”,主動對接企業,提供“一對一定向輔導”,指導取證、整理證據目錄清單。同時,執法人員還第一時間幫助企業&&杭州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向其移送了相關的舉報材料。

  不久後,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帶隊,會同麥芽傳媒相關負責人前往杭州市,與當地執法部門和涉嫌侵權的企業進行現場調解。

  調解會上,對方企業一度以“更名後就不是一部劇”等理由辯解。眼看調解陷入僵局,參與調解的重慶文化執法總隊執法人員立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引述有關證據鏈條,講清事理、講準法理、講明道理,指出侵權方應知錯就改。同時,執法人員也提出,由於兩家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優秀代表,麥芽是頭部內容製作機構,另一家作為頭部平台也擁有海量的文本創作資源,大家應該靜下心來真誠溝通、化解矛盾,並建議侵權方拿出誠意來和解,以開放資源的形式彌補受害企業的損失,雙方以合作共贏的方式共同推動微短劇産業健康發展。

  最終,在執法總隊隨行人員耐心調解下,兩家企業同意繼續協商,爭取通過合作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執法總隊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後迅速介入,不僅主動指導我們取證,還幫我們進行對接和移送案件,相關維權工作立刻駛入了‘快車道’。更難能可貴的是,總隊還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考慮,在調解中力促成雙方以合作的方式化解矛盾,讓我們深受感動。”何進&&。

  “執法的目的在於促進經營主體規範健康發展,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我們通過主動走訪,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科學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讓被動的監督執法轉變為有溫度的執法服務,助力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重慶文化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