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1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舉行的第20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上,重慶開州區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崖柏的成功實踐,榮獲“全球生態修復與保護範例獎”。
今年恰逢全球人居環境論壇成立20周年,本屆年會匯聚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300余位代表,共同探討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的未來路徑。
在這樣一個高規格的國際&&上,開州區崖柏項目的獲獎,標誌着中國在生態保護與修復領域的努力獲得了世界認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NbS全球中心主任查爾斯·卡朗瓦親自為該項目頒獎,充分肯定開州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持續探索與卓越成效。
崖柏是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曾一度被認定為“滅絕物種”。1999年,崖柏在重慶雪寶山被重新發現,當時存量不足1萬株。20多年來,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重慶市林業局、開州區相關部門持續開展崖柏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逐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珍稀瀕危植物搶救與繁育技術體系。項目建成5個繁育基地、1個綜合利用實驗室,並推動崖柏在藥用、日化等領域的市場化應用。
項目團隊還充分利用崖柏生態適應性強、耐瘠薄、耐寒旱的特性,在全國18個省市建立了44個試驗基地,開展長期適應性研究,為生態脆弱區的植被修復提供了全新路徑。
從“瀕危”到“復蘇”,崖柏實現了“逆襲”:如今人工繁育總量突破300萬株,野外回歸植株達75萬株,成片面積達4500畝的幼樹開始自然結實,實現種群倍數增長。項目還創新推行“保護區+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社區共管共建,提升居民參與感與獲得感。
開州區崖柏項目的成功,不僅喚醒了一個古老物種的生命力,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樣本”。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