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盟地區的木薯澱粉、香蕉在這裡分銷,國産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從這裡裝車出口至國際市場……走進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起落不停的龍門吊、種類繁多的外貿商品,處處彰顯着開放活力。
作為首趟中歐班列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策源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是眾多國際貿易大通道的匯集之處。目前,這裡到發的國際班列線路達63條,陸上聯通近40個國家的110個城市,海上輻射超10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個港口。
“我們聚焦樞紐經濟,依託通道優勢開拓重點市場,通過對外合作招商專班,推動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內聚集企業5800余家、年營收超1400億元,帶動沙坪壩區年國際貿易額超3000億元,約佔重慶全市四成。”沙坪壩區相關負責人&&。

“大通道”集聚“大産業”
從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鳴笛啟程,到如今常態化開行面向中歐、中亞、東盟等目的地的國際班列網絡,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已形成“四向齊發、四式聯運”的立體通道體系。今年1至8月,累計開行四向國際班列3060列、箱量21.96萬標箱、貨值達509.37億元。
今年上半年,東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揭牌。“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萬象的火車可以直通重慶。”老撾LS農業集團董事長廖成才説,這種運輸方式時間比江海聯運短、成本比公路低,使木薯粉運到重慶的物流時間縮短到5天左右。得益於在綜合成本方面的明顯優勢,該集團産品迅速在周邊打開了市場,今年1至9月完成木薯粉貿易量3.3萬噸。
東盟木薯粉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將通道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的縮影。今年以來,園區所在的沙坪壩區依託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優勢,深入實施“渝車出海”計劃,在前期進口整車品牌和數量內陸第一的基礎上,助力長安、賽力斯等20余個國産車品牌出口海外市場。今年8月,與老撾LS農業集團簽訂招商引資合作協議,達成了多個品類的跨境集採購銷合作。多項經貿合作也讓重慶國際物流園全資子公司——泛歐鐵路口岸經營公司的貿易額從2024年的1.8億元增長到目前的20億元。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帶動下,重慶進出口企業百強中,沙坪壩企業佔據20家。今年1至9月,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327億元,居重慶市第一。”沙坪壩區商務委主任吳超&&。
“拓市場”壯大“樞紐經濟”
得益於中歐班列始發地的獨特優勢,歐洲市場曾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乃至沙坪壩區的外貿版圖中“一枝獨秀”。今年以來,沙坪壩通過新設立對外開放合作中心、外經貿企業協會,成立非洲、歐洲、東盟、中亞、中東等5大對外合作招商專班,對外經貿全面加力,新增阿富汗、盧旺達、開曼群島等經貿往來國家和地區17個,推動“樞紐經濟”不斷壯大。
“我們將重點在沙坪壩尤其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圍繞農機貿易、海産品養殖,以及礦石、有色金屬、機械設備等進出口業務開展全面合作。”緬甸南亞未來投資集團主席張大發説。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引領下,東盟連續多年成為重慶最大貿易夥伴。今年以來,沙坪壩區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為重點,新落地東盟國家企業14家,與東盟國家開展經貿往來的企業新增21家,成為西部與東盟開展産業合作的最活躍區域之一。
在加強與非洲市場貿易方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商務中心等平台、機構相繼在沙坪壩區成立,併發布包括汽摩、通機、礦石原料等非洲進出口貿易供需清單,帶動對非洲市場貿易同比增長超40%,“重慶造”摩托車成為暢銷非洲市場的熱門産品。
“我們還與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簽署合作協議,落地俄羅斯鋁錠等大宗貿易項目,帶動對歐貿易額增長74.4%。”吳超説。
“新平台”催生“新動能”
近日,與重慶鐵路口岸協同開放的重慶國際鐵路港綜保區正式通過驗收,為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增添新的開放平台。這也是全國唯一定位發展臨鐵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的綜合保稅區。
正是看中綜保區內開展保稅加工業務的巨大潛力,以工業機器人保稅研發、加工為主營業務的重慶臻彥盛基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布局沙坪壩。該公司研發、加工的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製作汽車座椅面套等場景,實現了綜保區保稅加工業態的“零突破”。
專注於設備更新與綠色再製造的湛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客戶和服務對象集中在國內外重點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重慶國際鐵路港綜保區可實現國際通道、口岸與樞紐無縫銜接,企業計劃聚焦數控機床等産品,探索發展‘進口-再製造-出口’兩頭在外的保稅維修新業態。”該公司負責人説。
在日前舉行的東盟·重慶沙坪壩第二屆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涵蓋對外經貿、內貿、製造業等多個領域的50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重慶國際鐵路港綜保區成為項目落地的熱門區域。
“截至目前,綜保區已簽約項目超70個,涉及保稅加工、維修、研發、展銷等一批‘保稅+’業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公司副總經理韓超説,綜合保稅區將持續放大“通道+口岸+綜保區”疊加效應,協同沙坪壩區外經貿協會,瞄準歐盟、東盟、中亞等重點市場,聚焦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藥品及醫療器械、智能裝備、冷鏈及食品四大産業,構建開放産業集群,加快打造“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物流樞紐。
來源:11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