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思路從“廣撒網”到“精耕作”轉變 渝見京津冀 一場産業對接吸金239.5億元-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1/02 08:15:56
來源:重慶日報

招商思路從“廣撒網”到“精耕作”轉變 渝見京津冀 一場産業對接吸金239.5億元

字體:

  11月1日,重慶市與京津冀地區産業對接活動在北京舉辦。18個重點項目完成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239.5億元,涵蓋先進材料、智能裝備及智能製造、軟體信息等重點産業領域。

  活動現場,“重慶市駐京津冀地區招商服務中心”正式授牌成立,將重點為重慶在京津冀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提供信息諮詢與項目對接服務。

  此次活動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對接的重要舉措,吸引京津冀地區重點企業、商協會及重慶部分區縣代表等400餘人參加。

  單場活動吸金超兩百億元,其背後折射出的,正是重慶近年來主動轉變招商思路,從過去“廣撒網”式的傳統招商,向如今“精耕作”式的戰略招商深刻轉型。

  這場跨越南北的雙向奔赴,不僅是一次資本與項目的精準對接,更是重慶積極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國家戰略互動共進的生動實踐。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

  以商招商築生態

  “我們計劃在重慶建立全球研發中心與生産基地,並引進韓國精密檢測專家團隊,提供全球領先的智能解決方案。”簽約儀式後,韓國姜鍾煥博士這樣&&。

  姜鍾煥是北京信技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信技源)的核心技術帶頭人,該公司在精密檢測領域已擁有成熟的客戶群,服務對象包括現代起亞集團、東風本田、韓國日進軸承、洛陽軸承、重慶西源等國內外行業領先企業。此次正式落戶重慶江北區,成立新凱精測(重慶)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並計劃在未來逐步引入半導體、精胚製造及新材料等關聯技術與人才,中長期投資規模預計超過百億元。

  這個外資項目是怎麼引入的?背後有個故事。

  今年3月,重慶市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在常態化走訪企業時,敏銳捕捉到北京信技源的全國布局意向,便立即啟動專項對接機制,多次組織技術研討會與政策洽談會,協助該公司對接多個區縣政策、人才與市場資源,最終高效促成企業與江北區達成合作。

  該項目的意義,不僅在於其自身的技術含量與投資規模,更在於其成功驗證了“以商招商”模式在吸引高質量外資方面的放大效應。

  隨着新凱精測的落地,其上下游産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包括新材料膠帶、高端芯片等相關企業也表現出協同入渝的明確意向。重慶駐京辦正借此勢頭,積極構建“引進一家、帶動一串”的産業集聚生態,持續推動高端檢測與智能製造産業集群在渝加速形成。

  從“單根線”到“一張網”

  機制創新強引力

  系統性的招商引資成果,源於機制的持續創新。重慶駐京辦負責人介紹,他們面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遇,打出一套務實高效的“組合拳”,推動一批高質量項目落地重慶。

  在機制上,重慶駐京辦建立起“京辦搭&、區縣唱戲”的協同作戰模式,通過&&《京津冀“雙招雙引”工作服務保障十條》、打造“智薈京渝雙招雙引工作室”集成服務平台,為區縣系統賦能,有效提升了整體招商效能。

  在策略上,他們圍繞産業鏈、資金鏈、創新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精準發力。一方面聚焦央企、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動態“雙招雙引”工作庫;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在京挂職幹部、校友會等人脈紐帶,不斷拓展高端“朋友圈”。截至目前,重慶駐京辦已組織區縣招商團隊拜訪部委、企業及科研院所94家,成功推薦236家企業赴渝實地考察,其中50余家企業已達成合作意向或實現落地。此外,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家高端智庫建立合作,舉辦院士人才沙龍等各類活動20余場。

  在服務保障上,重慶駐京辦着力重塑招商生態,通過建立“雙招雙引”工作群實現即時聯動,並推行“一對一”服務專員機制,確保重大項目從意向對接到落地投産全程有人管、跟進快、能解決,形成了“招引—落地—服務”的完整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上,重慶市駐京津冀地區招商服務中心授牌成立,該中心將為重慶市在京津冀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提供信息諮詢、項目對接等保障服務,進一步提升精準招商能級。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將聚焦中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創新型中小企業,圍繞區縣基礎設施與産業發展重點領域,進一步優化招引方式,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匯聚重慶。

  從“引項目”到“布格局”

  強鏈固鏈補鏈延鏈

  本次簽約的18個項目,內容涵蓋先進材料、智能裝備、軟體信息等,無一例外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服務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縱觀這些項目,可以看出重慶招商引資的清晰邏輯:不求數量求質量,重在“強鏈、固鏈、補鏈、延鏈”。

  例如,驊遠人工智能數據安全中心項目落地九龍坡,該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聚焦重慶正在大力發展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軟體信息服務等産業,提供底層的數據安全、隱私計算和AI治理保障,這是“固鏈”。

  又如,北京嘉岳的分佈式溫室氣體利用項目,與長壽達成合作,計劃投資18億元,建設分佈式溫室氣體原位高值利用中試及樣板示範項目以及設備組裝基地和維修工廠,推動重慶在綠色低碳領域形成裝備製造與新材料一體化發展能力,這是“補鏈”。

  再如,弘海微創醫療器械全國總部項目落地大渡口,將建設生産、研發、全國及海外營銷體系,利用北京地區高密度醫學人才研發技術優勢帶動重慶取栓支架技術突破,推動重慶生物醫藥産業鏈向高端化邁進,這是“延鏈”。

  由此,招商活動不再是簡單的項目聚集,而是成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落子。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在駐京津冀地區已簽約落地項目193個,總投資達1860.9億元,其中本次産業對接活動簽約落地項目18個、239.5億元。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