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渝中區生態環境工作獲得市級及以上各類榮譽25項,併入選2024年度‘中國美麗城市典範’,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10月28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渝中精彩一頁”系列主題發布會,渝中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江介紹美麗渝中建設成效。
“十四五”期間,渝中構建“一廊、兩江、多節點、N脈絡”全域生態空間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0.50平方公里,生態質量指數(EQI)連續2年實現正增長。盤活城市“金角銀邊”,“見縫插綠”打造全方位立體化山水都市,擦亮“開往春天的列車”等生態名片,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深入開展19.1公里兩江水岸線、鵝嶺—虎頭岩10.8公里山脊線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修復消落帶74萬平方米,完成坡坎崖修復治理40萬平方米,持續扮靚天際線、山脊線、江岸線。
與此同時,渝中大力推進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十四五”期間新建建築綠色建築佔比100%,2025年星級綠色建築佔比88.7%。在深入推進首批市級氣候投融資試點方面,渝中綠色貸款餘額超1800億元,獲評第八屆世界金融論壇年會“地方政府ESG創新獎”,是西部唯一獲此獎項的地區。此外,渝中獲評全市綠色低碳典型案例5個。
水域治理方面,渝中累計完成生態修復270萬平方米,創新構建“四長聯防”“1+7+N”等協同機制,三級河長累計巡河近7000人次,河長巡河率、問題整改率、“一河一策”完成率持續保持100%,多項行動與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廣。隨着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黃胸鹀、藍喉歌鴝、琵嘴鴨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首次現身渝中水域,呈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
數字化治理也在為美麗渝中建設賦能。渝中在全市率先試點施工噪聲“遠程喊停”“油煙e管”“低排放數字化監管工地”等特色智慧應用場景,搭建“數字重慶三級駕駛艙”架構,迭代升級“渝中智慧環保平台”,整合大氣、水、聲、環保督察等八大板塊,實現重點指標“一網統管”,“生態景觀”板塊KPI指標子跑道覆蓋率100%。同時推動市、區、街三級治理中心數據聯動,用好“141”基層智治體系,實現生態問題“發現—交辦—處置—反饋”閉環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