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濱路 百年開埠記憶與城市煙火共舞-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0/25 09:31:00
來源:重慶日報

南濱路 百年開埠記憶與城市煙火共舞

字體:

10月22日,南岸區龍門浩老街,市民游客在此休閒觀光。記者 李雨恒 攝/視覺重慶

  100多年前,英國人立德樂在南岸開辦重慶首個洋行;兩天前,龍門浩老街拾己書局主理人趙登翠接待了兩位波蘭讀者。

  南濱路,是重慶國際開放肇始地,在時代變遷中隱入山城萬家燈火,引領風氣之先的底蘊始終未變,與世界的連接風頭仍勁。

  在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進程中,南岸區開展城市有機更新,建成中心城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和重慶開埠遺址公園等,獲評“首批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城市煙火氣、開放新風景,持續涌動南濱路。

  連接歷史與當下

  舊倉庫的改造經驗在全國推廣

  沿長江索道南站旁的公路往江邊走,便能抵達位於南濱路馬鞍山片區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沿青灰石板路拾級而上,赭紅色的三層樓西式別墅特別顯眼。

  依山而建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立德樂洋行舊址群為基礎,進行保護性修繕,形成了以歷史文物建築為中心的建築群。

  1891年重慶設海關正式開埠。重慶開埠歷史陳列館講解員陳美金説,因南岸天然良港多,成為外國資本涌入的重要口岸,外商匯聚於海棠溪至彈子石間的長江沿線,海關也將外關的辦公地及8處驗關點放在南岸。開埠,讓重慶逐漸發展為西南地區的對外窗口。

  “大量外商在南岸沿江地區設點經營,最早的是1896年立德樂洋行落戶並建立豬鬃廠,開展進出口貿易。”陳美金介紹,英商立德樂先後開設重慶首家外資運輸公司、重慶首家外資保險公司、第一個郵政機構併發行了重慶最早的郵票——重慶商埠郵票。

  館內,專業講解員在為游客細緻講解。園內茶館、咖啡館裏,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創意十足的文創産品,吸引很多人購買。很難想象,這座集結了近50個特色商家、引進首店30多家的公園,幾年前還是殘垣斷壁的破敗模樣,洋行舊倉庫房頂一度垮塌。

  2020年,我市以“修舊如舊”理念實施開埠遺址公園城市更新項目。項目由市地産集團所屬渝地遠見公司實施,圍繞立德樂洋行舊址等8棟文物建築、2處歷史建築和2.3萬平方米的公共空間進行修繕和活化利用,保留城市印記,引入研學培訓、特色餐飲、文化創意、藝術集市等新型業態。“我們還通過專業化運營提升城市公共空間活力,提升了城市空間品質和消費活力,成為重慶重要的開放窗口。”企業相關負責人説。

  “風貌保護+産業導入”的模式,讓歷史遺存真正“活”了起來。2024年,該項目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可複製經驗清單,向全國推廣。

  城市與人的羈絆

  “潮”業態吸引中外游客

  “今天來了好幾撥外籍游客,老街的含‘外’量持續攀升。”10月22日,龍門浩老街拾己書局主理人趙登翠説。她的店裏書不多但溫馨雅致,各類文創別具一格。書店外,抬頭即見長江索道、東水門大橋,對岸則是渝中半島的湖廣會館。

  龍門浩老街是重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300余畝的老街裏,錯落有致分佈着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200多幢各式建築。開埠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文化在此交融,被譽為“會講故事的立體老街”。

  近年來,南岸區根據老街歷史文化特點進行業態布局。龍門浩老街以“人文溫度”立意,構建“文態、業態、形態、神態”四態融合的生態體系,讓歷史文脈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承的沉浸式體驗,為重慶城市文旅發展注入不一樣的色彩。

  老街致力打造更多“潮”業態,拾己書局應運而生。裝修時,趙登翠堅持在原本封閉的臨江墻面上開一扇窗,賦予臨江品讀的詩意。她經常邀請專家學者走進書店做客分享,希望書店成為一個公共的“城市書房”。

  這幾年,老街吸引了越來越多像趙登翠這樣的青年創業者。今年,龍門浩老街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作為山城歷史文化的活態載體。

  大都市的煙火氣

  為老街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隨着社交媒體傳播度提升,南濱路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和園內歷史文化街區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地。依山面江的龍門浩老街,節假日期間日均客流量就達5萬人余次。這座充滿重慶特色的老街,正以新舊交融的風貌向世界展現立體的重慶。

  旺盛的人氣,讓更多老街居民找到生活新方向,擁有更多創業、就業機會。

  氤氳中,一碗熱氣騰騰的酸菜肉絲米線熨帖了食客的胃。駕車幾十分鐘前來,排隊吃一碗米線,這樣的事在龍門浩老街的猴哥酸菜米線店經常上演。

  “游客打卡點名要吃,有些還催着開分店。”店老闆陳浩説,小店是岳父夏英鵠在下浩老街創辦,有40多年歷史了,米線店成了附近居民公認的重慶“老味道”。

  在南濱路國家級文化産業園工作、長期研究老街的學者徐強説,近年來,重慶探索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打造留住城市記憶、城市有機更新的標誌性成果,龍門浩老街在保護修繕同時,還努力還原歷史風貌和城市記憶。

  日前,南岸區召開專題會議探討南濱路發展新方向。“因開放而生,因開放再興。南濱路應依託開埠文化背景營造更多年輕業態,連接歷史與未來,續寫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有專家指出。

  山城百年開埠地,南濱路上再起新風景。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