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賦能文化新發展 嘉陵江上北碚再續巴山夜雨情-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10/24 15:27:32
來源:北碚區委宣傳部

詩意賦能文化新發展 嘉陵江上北碚再續巴山夜雨情

字體:

10月23日,“全國著名詩人北碚行”采風活動舉行,詩人們走進金剛碑古鎮。(陳李娟 攝)

10月23日,“全國著名詩人北碚行”采風活動舉行,詩人們走進盧作孚紀念館。(陳李娟 攝)

  縉雲山下,嘉陵江畔,秋雨初歇的北碚浸潤在詩意的氛圍中。10月23日至24日,北碚區舉辦以“巴山夜雨·嘉陵江上”為主題的第七屆縉雲詩會集中活動。千年前,唐代詩人李商隱在此寫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千古名句;千年後,一場當代詩壇的盛會——縉雲詩會,讓這座城市再度因詩歌而充滿文藝氣息。

  詩意傳承:從“三千名流”到中國新詩創研中心

  北碚的詩意基因,早已深植於歷史的土壤中。抗戰時期,郭沫若、老舍、林語堂、梁實秋等文學大家在此創作了《屈原》《四世同堂》《雅舍小品》等傳世名作;教育家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等在此進行教育實驗。“三千名流匯北碚”的盛況,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2019年,北碚聯合中國作協《詩刊》社、重慶市作家協會、西南大學等單位,共同打造了“縉雲詩會”這一文化品牌。首屆詩會便邀請了21位魯迅文學獎、全國文學獎獲得者,以及詩評家、核心詩刊負責人參加,創作優秀詩作100余篇,出版了詩集《夜雨寄北》,一舉打響了知名度。

  品牌鍛造:七年磨一劍的詩意堅守

  “巴山夜雨詩歌獎”徵集、“碚城詩韻”全民詩歌朗誦大賽、“全國著名詩人北碚行”采風、“川渝詩人北碚行”采風、詩歌沙龍、書畫創作、詩歌朗誦展演……經過七年的精心打造,縉雲詩會已發展為集創作、研究、傳誦、普及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品牌。

  “每一屆縉雲詩會都呈現出特色和亮點,但不變的是對詩歌藝術的堅守和對北碚文化的挖掘。”北碚區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詩會始終堅持“北碚文化特質”與“校地合作特色”的雙輪驅動,既深入挖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又充分發揮西南大學等高校的學術優勢。

  這種堅持獲得了豐碩回報。北碚區被中國作協授牌“中國新詩創研中心”,縉雲詩會先後被評為“書香重慶優秀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重慶市基層文&&統“十佳特色品牌案例”。更令人欣喜的是,“巴山夜雨詩歌獎”徵集活動已連續舉辦五屆,共徵集到詩歌作品25000余首,出版了《夜雨寄北》《自在北碚》《詩頌風華》《詩漾林泉》《雲水詩心》《縉雲新韻》等詩集。

  “在這個神奇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每一次邁步都可以産生靈感。”西南大學教授、重慶作家協會副主席蔣登科曾評價北碚的詩意環境。西南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評委呂進更是發出了“行到北碚必有詩”的感嘆。

  詩城共生:以詩歌賦能文化發展

  近年來,北碚全力推動文旅融合,在景點打造、城市發展中融入詩詞文化。這裡曾因抗戰時期“三千名流匯北碚”而積澱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正通過“百館之城”建設被一一喚醒、精心傳承,為詩教氛圍營造注入鮮活動能。各類文化場館展出詩歌書法作品,吸引眾多市民觀展;大街小巷、城市公園中,詩教活動層出不窮,詩歌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城市文化發展的韻律。

  北碚將以縉雲詩會為契機,大力傳承弘揚中華詩歌文化,加快建設詩意盎然的新北碚。(韋玉婷)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