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慶全市共配備各類裝備累計達12.2萬餘&(套),較2020年增長70%以上。”14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一場)上,重慶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論介紹。
今年4月,重慶市舉行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裝備入列儀式,集中亮相了一批“硬核”應急救援裝備。“救援裝備事關救援工作質效,也是“十四五”期間應急管理的重點建設內容。”李論説,“我們始終按照‘體系化、梯次化、模塊化’的思路,為各級隊伍增配救援、通信、保障裝備。”
目前,重慶全市共配備各類裝備累計達12.2萬餘&(套),較2020年增長70%以上,已具備森林滅火、城市排澇、工程搶險、水域救援、危化處置、礦山救援以及通信保障等綜合救援能力,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
具體來看,在鄉鎮隊伍建設方面,重慶按照“標配+選配”的模式,配備了皮卡車、對講機、北斗終端、衛星電話等6件套,選配防汛抗旱、森林滅火、地震地災3種模塊,形成叫應報災、快速機動、音視頻回傳、救早救小的4种先期處置能力,能在5分鐘內集結響應,到達現場後10分鐘內回傳音視頻。
在區縣隊伍建設方面,重慶按照“通用+專用+小快輕”的模式,為區縣配備通信指揮前突車、裝備運輸車、中大型水罐消防車、隔離帶開闢機器人等裝備,形成預警感知、兵力投送、“三斷”(斷路、斷網、斷電)通信、先期偵察、應急救援的5種常態應對能力,我們的隊伍攜帶重型裝備出動時間縮短至30分鐘,無人機偵查半徑可達15公里。
在市級隊伍建設方面,重慶按照“高精尖+智能化”的模式,配備大型無人直升機救援平台、水上救援平台、遙控智能挖掘機、破拆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裝備,形成指揮調度、立體通信、空天地協同、智能化攻堅、複合型救援、野戰化保障的6種專業攻堅能力,救援現場可快速形成數字沙盤,在地災、危化等危險救援場景可實施無人化智能化救援。
同時,在通信保障方面,重慶構建了“公網+專網+衛星網”的三網融合通信模式,為各級隊伍配備單兵頭盔、布控球、對講機、通信車、指揮方艙車、以及空中和水上通信平台等裝備,確保在“三斷”情況下的通信指揮。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單兵、班組、分隊、指揮部四級能力目標,持續開展人裝融合訓練,迭代升級戰術戰法,不斷提升專業救援能力,為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挑戰做足充分準備。”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