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藝節 | 南腔北調訴盡人間煙火與時代溫度 第二十屆群星獎曲藝終評將在渝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10/14 16:16:36
來源:重慶市文化旅游委

十四藝節 | 南腔北調訴盡人間煙火與時代溫度 第二十屆群星獎曲藝終評將在渝舉行

字體:

  曲藝的根,始終紮在民間土壤裏。從田間地頭的農閒時刻、地攤茶館的喧囂聲中,到劇場舞&,再經廣播電視與網絡走進千家萬戶,這門古老藝術不斷進入新場景,卻始終守着貼近人心的內核。

  10月17日下午,第二十屆群星獎曲藝終評將在重慶南岸區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6個曲藝作品,將用不同地域的鄉音,講述與時代同頻的中國故事,勾勒曲藝在傳承與創新中的鮮活模樣。

  

  從現實土壤里長出的百姓故事

  “藝術不是閉門造車,需要我們打開大門,邁開腳步,真正走進人民,走進人民的生活。”這是陜北説書《東方紅》詞作者王建秦一直秉持的信念,也是本屆群星獎參評曲藝作品的共同底色——故事皆源於真實,情感皆扎根生活。經典的陜北民歌《東方紅》是無數中國人共同的記憶,圍繞其創作的作品不在少數,如何才能另辟蹊徑、展現出不一樣的《東方紅》呢?王建秦將目光投向了“創作過程”這一點。  

  陜北説書《東方紅》資料圖。

  1942年,陜甘寧邊區百姓生活煥然一新,農民李有源多次想創作一首歌感恩黨,卻總找不到滿意的表達,直到一個冬天早晨,他擔着籮筐見日出彤彤,才觸景生情,一嗓子吼出《東方紅》。“我們以陜北説書的形式,真實再現了李有源創作《東方紅》的過程,這個點,是陜北説書和陜北民歌的融合點,也是這個作品區別於其他作品的點。”王建秦&&。

  創作時,團隊為“説不説方言”爭論過多次,但王建秦執意堅持純陜北話:“聽不聽得懂,關鍵看你是不是用了老百姓的語言講故事,方言就是老百姓的語言。”這份對生活、對真實的執念,讓作品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2024年作品在揚州演出時,即便觀眾大多聽不懂陜北話,但當説到“我説東方就一個紅”時,全場都跟着唱起了《東方紅》,這一壯觀場面讓王建秦至今難以忘懷。

  

  老腔調裏唱出新時代

  “曲藝作品的創新,讓我看到了西河大鼓的另一種可能。”西河大鼓《新農人兒》主演張爽的話,折射出本屆群星獎參評曲藝作品的創新密碼。傳統西河大鼓多唱歷史故事、民間傳説,而《新農人兒》聚焦新時代農村,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文藝創作幹部郎子晨介紹,作品從“大小林”父子圍繞“拆不拆”蔬菜大棚的衝突切入,生動講述了“新農人”以智慧農業、電商直播、綠色科技等現代化手段創業致富的故事。  

  西河大鼓《新農人兒》資料圖。

  更為顛覆的是形式上的創新。傳統西河大鼓多是一人自擊銅板和書鼓説唱,另有專人操三弦伴奏,《新農人兒》卻在保留“説唱相間、鼓板伴奏”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打破這個模式:採用對口演唱,主演李雪和張爽一唱一和,讓故事更有互動感;加入五件樂器的大樂隊,豐富音樂層次,增加節奏變化;還創新融入情景演繹和多媒體互動等現代表現手法,讓觀眾直觀感受“新農人”的生活。

  一開始,主演張爽並不適應,以前她都是一個人、一把三弦就登&,如今要和搭檔配合、與樂隊銜接,連轉身對視都要練幾十遍。她的搭檔——西河大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雪,出身西河大鼓世家,也為這部戲打破常規:“之前我演繹的多是教師、基層幹部等角色,這次演繹新農人,突破自我定式,不僅讓自己發現了更多可能,也讓西河大鼓的傳承發展迎來了無限可能。” 

  

  讓溫情在曲藝裏直抵人心

  本屆群星獎的許多參評曲藝作品,都帶着熨帖人心的溫度。它們不刻意煽情,而是用貼近生活的敘事、充滿地域特色的語言,將孝老愛親、鄰里互助等樸素情感藏進作品,諧劇《非誠勿擾》便用西南特有的詼諧,包裹起沉甸甸的孝心。作品改編自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楊德碧的真實事跡:這位重慶農村婦女在丈夫離世後,執意帶着亡夫前妻的父母改嫁。主創團隊沒有用沉重的基調講述這個故事,而是通過諧劇的形式,讓溫情在笑聲中自然流淌。  

諧劇《非誠勿擾》資料圖。

  “選擇諧劇這種形式,一是因為諧劇以風趣幽默見長,深受重慶市民喜歡。另一個原因是它獨特,這種‘一人獨演,獨演一人’的曲藝形式由於沒有其他演員,更容易讓人們走進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該作品編導魯廣峰&&,好的曲藝作品,不只是唱得好聽、演得精彩,更要能給人心裏添點暖,給社會傳點勁兒。

  為了讓這份“暖”更真實,主演但翠蓮在排練時特意前往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義和村拜訪楊德碧。“當我在她家裏看到她第一眼時,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面前的楊德碧嬢嬢是那樣質樸、那樣和善。我何其有幸飾演這位偉大善良的女性。我不僅要模仿她的言行舉止,更要體會她內心的善良與堅韌。”但翠蓮説道,“每次惠民演出我都告訴自己,我不僅僅是在演戲,其實更是在傳遞一種孝老愛親的精神,傳遞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

  鼓板即將敲響,鄉音即將回蕩,各位市民朋友可關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公眾號,及時獲取相關資訊。無法前往現場觀看的觀眾可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重慶群眾文化雲、全國24家省市級文化雲平台、巴渝文旅雲、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視頻號、四川省文化館視頻號、網易新聞多省市聯動(網易重慶、網易成都等)、第1眼app等線上平台觀看直播。(徐雲卿)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